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承諾長期支持阿富汗
2011年12月5日再過三年,阿富汗人就要重新自己承擔本國的安全責任。這是國際社會的計劃,也是阿富汗政府的希望。波昂會議將討論這一過程的具體路線圖。西方國家稱之為"過渡"或者"移交責任"。
德國國防部長德梅齊埃向德國之聲表示:"我們就政治和軍事戰略達成約定,即在2014年底前結束目前形式的使命。阿富汗安全力量的重建進展十分良好,無論是質還是量上。"
北約撤軍
已有13萬阿富汗警察和17.5萬士兵接受過外國人員的培訓,這也是國際援助的支柱之一。與此同時,北約已開始撤軍,尤其是美軍。人數第三多的德國聯邦國防軍5000名駐軍,也將於2012年首次縮減規模,至4900人。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表示:"我們在阿富汗十年了,不能再駐扎十年。"但在2014年之後,德國政府仍將提供援助,甚至可能有新的聯邦國防軍授權。國防部長德梅齊埃對德國之聲表示:"將會繼續有援助,也可能有德國士兵參與,但不再是戰鬥力量。"
撤軍為時過早?
阿富汗仍有戰事繼續,在德國負責的北方地區也是如此。聯邦國防軍專家塞利格(Marco Seliger)對北約的整個撤軍計劃提出質疑。這位記者剛剛出版了一本有關阿富汗使命的新書。塞利格的疑問是,國際社會為什麼聽任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定下2014年這一期限。"卡爾扎伊認為,屆時阿富汗安全力量將能夠負責本國安全,但事實並非如此。阿富汗反抗運動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他們有很多時間。"
吸取教訓
推翻塔利班十年後,國際社會知道,過去常常期望過高。前國防部長施特魯克(Peter Struck)曾強調,興都庫什的使命是為了保衛德國的安全。
這位社民黨人直到今天仍堅持這一看法。但阿富汗使命開始十年後,國際社會變得更聰明、更有經驗。"我們知道,我們過去相信能在阿富汗建立民主架構,是過於樂觀了。如今我們距此還有光年的距離。卡爾扎伊政府十分腐敗,是一個苦澀的失望。"
作為在野黨政治家,施特魯克可以這樣講。聯邦政府則至多只能這樣想想。德國政府必須與卡爾扎伊合作,直到他2014年任期結束。太多的時候,這位曾被人們賦予重大期望的領導人說得多,做得少:侵吞救援資金,與塔利班的和解停滯,阿富汗經濟止步不前。與此同時,對西方來說,卡爾扎伊也是阿富汗一定程度穩定的保證。他是波昂會議的主席。這是向外展示,責任正移交給阿富汗人的手中。
2014年後繼續援助阿富汗
德國政府的阿富汗事務專員施泰因奈爾(Michael Steiner)表示,許多阿富汗人擔心再度被棄之不理。"因此,無論從客觀上還是從心理上,我們要向阿富汗人作出可信的承諾:我們和你們在一起,2014年後也是如此。這至關重要。"施泰因奈爾說,這也將是波昂阿富汗會議發出的關鍵訊息。
作者:Nina Werkhäuser 編譯: 苗子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