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10 Rüstungsexporte Deutschland
2010年1月18日德國的軍事工業過了幾年的好日子。據斯德哥爾摩和平政策研究所的調查報告,德國的軍事裝備出口額在過去的5年中翻了一番。
柏林跨大西洋安全情報中心負責人納紹爾指出,目前還沒有德國武器出口額的具體數字:"德國政府在過去的兩年中批准了80至90億歐元的武器出口。但這並不是說德國在這兩年中就出口了80至90億歐元的武器。我們僅報導得到許可的武器出口。僅看允許的武器出口額,德國已經屬於全球武器出口大國。但德國的武器出口量到底排在第三、第四或者第五位,那要看人們採用哪些統計數據及這些統計數據是如何得來的了。"
德國的武器也常常出口到那些發生衝突的國家和地區,比如巴基斯坦或者以色列等。這兩個國家在過去幾年中與德國軍火工業簽署了大型的潛水艇訂單。德國政府因此受到譴責。教會與發展大會每年提交一份武器裝備出口報告。該報告詳細列舉德國的武器出口到衝突地區的例子。天主教會成員尤斯騰對德國的武器出口政策提出了批評:"誰想緩和中東地區、東南亞及南亞地區及南美洲地區的衝突,就不要用武器裝備來給那裡發生的衝突火上澆油了。"
坦克及步槍等一些直接用於戰爭武器的出口必須獲得政府有關部門的批准。其它一些軍民兩用設備的限制就不太嚴格,比如既可以裝在商船上,又可以裝在軍艦上的輪船發動機。武器裝備是否能夠獲得出口許可證與許多考量有關。當然武器的最終使用國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此外,出口的武器是否會加劇當地的衝突,或者是否會被用來傷害人權等也是必須被審視的因素。
而武器經銷商施萊伯案件的核心問題是,他是否在90年代通過賄賂當時的柯爾政府而獲得了向此類地區出口武器的許可。納紹爾說:"武器出口的決定最終由政治層面做出,因此也應該由他們來負責。在有爭議的情況下,一些武器經銷公司就想方設法來說服有關的政府部門或者有關人員做出有利於該公司的決定。這時候,利益集團的游說人就會出面斡旋。"
在全球範圍內及歐洲範圍內,德國都屬於有武器出口限制的國家。儘管歐盟成員國有遵守共同武器出口準則的義務,但各國的武器出口規定仍非常不同。而一些跨國公司則常常通過它們在那些對武器出口限制不嚴國家的分公司進行武器交易。
作者:Mathias Boellinger/王雪丁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