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經濟學家談中國成為世界出口冠軍
2010年1月8日德國之聲:"世界出口冠軍"這個頭銜具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還是只具有象徵性意義?
舒勒(Margot Schueller):如果"世界出口冠軍"這個頭銜不僅僅是評價一個國家的出口總額,而是也表示出口在這個國家的經濟政策中佔有重要地位,那麼這個頭銜的意義就需要有所討論。中國現在尋求的是建立內外平衡的經濟政策,注重加強刺激內需的增長,以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如果現在出口增長這麼快,就剛好說明這種經濟轉型政策還沒有奏效。但是不管怎麼說,"世界出口冠軍"意味著一個國家比其他國家的出口量要大。
德國之聲:這麼看的話,中國沒有必要為這個"冠軍"頭銜感到高興,因為這剛好說明中國的經濟政策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
舒勒:我不這麼看。"世界出口冠軍"這個頭銜首先意味著,一個大國如果在外貿方面很強大,那麼它是很有可能成為世界出口第一。德國同樣也是這種情況。只是中國比德國還要大得多。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就趕超了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今年中國可能會超過日本,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經濟的規模和對外貿的依賴性是能不能成為"世界出口冠軍"的最重要因素。但是2009年中國變成世界出口冠軍有一些特殊的原因,這些原因和全球金融危機不無關係。
德國之聲:"世界出口冠軍"對中國來說將是個短暫的頭銜還是有可能長久保持的?
舒勒:從中期來看,中國應該是可以守住"世界出口冠軍"的頭銜。因為比如說有看法認為世界經濟真正恢復過來以及對機械設備的需求重新增加可能最早要等到2011年年底,甚至有人預測要等到2014年。所以對德國來說,在這些領域的出口還是會持續一段時間的回退。而中國因為出口結構不同,還會繼續保持出口領先的地位。另外應該考慮到的是中國經濟整體也在增長。中國整個經濟的規模和對出口的依賴性也會形成這個國家在出口領域繼續領先。另外中國經濟政策也指明,要讓出口結構多樣化。雖然相當大一部分出口產品仍然是廉價消費品,但是其他類的出口品也會同時跟進。也就是說,中國正嘗試在各個出口領域都更具備競爭力。
德國之聲:中國出口的產品中很大一部分是紡織品、玩具和價錢低廉的電器產品,而德國出口的多是專業機械和創新技術等等。這樣比較的話,我們還可以說中國經濟真的很強大嗎?
舒勒:您提到的剛好也是中國為什麼去年成為世界出口冠軍的一項原因。中國在低廉產品生產領域實力雄厚,而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機當中對這部分消費品的需求量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所以中國的情況就要比其他國家好得多,而且去年還能在像美國等國家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在德國面對出口驟減的局面的同時,中國卻能夠很好的維護好自己的出口結構,因為德國出口行業的核心產品是機械和設備,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都開始限制自己的生產能力,自然也減少了對新機械和設備的投資,所以對這方面的進口需求也相應減少了。
德國之聲:在全球金融危機蔓延的情況下,中國依舊順利完成了經濟增長"保8"的目標。可以說這是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振的情況下出現的中國"經濟奇跡"嗎?
舒勒:中國以別的國家為代價獲得發展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比如通過人民幣貶值在國際競爭中形成一個不對等的局面,其他國家也不會接受。美國和歐盟很長時間以來都在要求人民幣盡快升值,並且接受出口有可能減少的事實。因為這也是中國在國際貿易出口行業中為什麼這麼成功的原因之一。
德國之聲:您將如何預測201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
舒勒:我覺得2010年中國經濟會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執行刺激經濟計劃的過程中,避免投資流向特別投機的領域,比如說建築領域,而是流向社會保障領域,繼續擴大完善醫療、福利體系以及教育體系等等。也就是說應該加大在這些方面的公共投資,減少投機,並且可以形成長期發展。
採訪記者:洪沙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