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歷史"-重現戰後德國變遷
2011年6月2日"我們緊跟著時代的脈搏,我們變得更及時,更國際化"。波昂的聯邦德國歷史博物館基金會主席許特爾(Hans Walter Hütter)說這話時帶著一絲自豪。他還說:"我對冷戰時代展非常滿意,幾天前莫斯科博物館的同事給我們帶來被擊落的美國偵察飛機U2的一塊殘骸。這架飛機是1960年飛躍烏拉爾山脈時被蘇軍打下來的。我們現在將它視為我們展覽中50年代60年代冷戰時代的象徵。"
新的展品還有一輛蘇聯的T-34型坦克的炮塔,它曾參加1953年6月17日蘇軍對東德民眾起義的鎮壓。許多的文件和電影片斷顯示:從50年代到60年代在分裂的兩個德國,東西對抗局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個展覽是按年代順序展出、生動有趣、資料豐富、以多媒體呈現。通過廣播、影片、文物、海報、日常用品呈現當年德西、德東的民眾生活的情形,他們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比如運動,歷史學家佩特斯 (Christian Peters)解釋:"我們可以看到舒爾(Täve Schur)當年比賽用的自行車。舒爾是當年東德非常著名、非常受歡迎的運動員。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張長椅子,原來是在瑞士伯爾尼(Bern )城的Wankdorf體育館內。這個體育館就是1954年德國贏得足球世界盃冠軍的地方。這是一件稀有的展品,因為這個體育館在2001年被拆掉了。"
所有的展品都因為項目不同被規劃到不同的展區。比如:選舉、經濟發展、媒體、文化、醜聞以及所有在德國引領風潮的事物,比如婦女運動或是學生運動。
策展者還將情緒的元素放在展覽裡並且試圖重現當年的情景。比如設立了一個所謂"入境區",模仿當年西方公民來到東德通過證件檢查站的情景。他們設置了一個小辦公室有一道自動玻璃門、桌椅、宣傳單、一個抽號碼牌的機器,然後是最典型的錄音:請進!
最後一個展覽室是最近完成的。他的主題是"全球化",涉及所有最新的的話題。一個聯邦國防軍人的日記,記錄下他對駐扎阿富汗的印象。德國最高峰 - 楚格峰的模型呈現出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該區的冰川越來越小。移民以及如何融入社會這個話題,是以具體的生活物件呈現出來的。
重要的是,我們想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呈現歷史。許特爾說:"如果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展覽,去激起問題、引發思考、帶動情緒。這樣我們就達到了目的。"
作者:Cornelia Rabitz 編譯:邱璧輝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