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稱美將回應武力犯台 美官員:對台政策不變
2021年8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總統拜登周四(8月19日)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播出的一次採訪中,表示台灣丶韓國與北約的情況與阿富汗不同,外界認為他的言論似乎將台灣跟其他美國有明確防務承諾的國家混在一起。
對此,一名拜登政府的高級官員同日向路透社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沒有改變,這也被視為是澄清外界對於拜登訪問中言論的解讀。長期以來,美國一直以所謂的「戰略模糊」來處理與台灣安全防衛相關的議題。
在周四播出的訪問中,拜登被問到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他如何回應中國媒體稱美國的阿富汗策略表明台灣不能依靠美國來協助防禦的說法。拜登在回答中指出,台灣丶韓國和北約的情況與阿富汗根本不同。
他說:「他們是......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實體,這些協議的基礎不是這些地區在島上或在韓國發生的內戰,而是他們有一個團結政府的協議,而該政府正試圖阻止壞人對他們做壞事。」
拜登補充道:「我們已經遵守了每一個我們做出的承諾。我們對北約第五條款作出了神聖的承諾,那就是如果事實上有人要入侵盟國或對北約盟國採取行動,我們將作出回應。這個情況與對日本丶韓國跟台灣都一樣。阿富汗跟台灣的問題根本沒有可比性。」
然而,在訪問播出後,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告訴路透社,美國「關於台灣的政策沒有改變」,而部分專家認為,這表示拜登似乎說錯了話。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和台灣駐美代表處都沒有立即回應評論請求。
雖然美國法律要求華盛頓向台灣提供自衛的手段,但美國政府長期以來對於中國入侵台灣時,美國是否會來協防台灣一直奉行所謂的「戰略模糊」政策。
北約的第五條款是北約的一項協議,該協議規定對聯盟的一個成員的攻擊將被視為對所有北約成員的攻擊。韓國也是美國的條約盟友,有共同防禦協議,但自1979年華盛頓轉與中國建交以來,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一直是非官方的。
一些知名的美國學者認為,有鑑於來自北京對台灣施加越來越大的軍事壓力,華盛頓應該對台灣做出更明確的安全保證,但拜登的白宮印太政策協調員坎貝爾 (Kurt Campbell) 似乎不同意這樣的建議,他在今年5月份時曾說,這種做法有嚴重的缺點。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台灣問題專家葛來儀告訴路透社,她認為拜登明顯的錯誤描述是「不幸的」。她說:「從1954年到1979年,美國對台灣有類似北約第五條款的承諾。拜登政府並沒有考慮到要在台灣議題上重返該承諾,也就是像坎貝爾的公開聲明所表明的那樣。」
但葛來儀在回覆德國之聲的詢問時也重申,她所謂的「不幸」是指拜登的言論會造成外界對美國對台政策上產生混亂,而關於美國政策的聲明應該要準確且慎重。她說:「拜登總統的意思是,美國將堅持其承諾,這是一個好的訊息。」
本周,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科寧 (John Cornyn) 在推特上錯誤地稱美國在台灣有派駐3萬名士兵,但早在1979年之前,美國便已未在台灣駐軍。
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 (Jake Sullivan) 本周被問及台灣問題時,也稱這是一個與阿富汗情勢不同的議題。他當時說:「我們相信我們對台灣的承諾仍然和以往一樣堅定。」
拜登:阿富汗混亂局面無法避免
塔利班在阿富汗接管權力之後,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的時候首次回答有關美軍從阿富汗撤軍的相關提問。
ABC電視台新聞主播喬治‧斯蒂芬諾伯羅斯(George Stephanopoulos)在專訪中問拜登,美國政府是否犯了錯誤或者是否本可以更好地處理撤軍問題。拜登回答說:「不。我不認為我們可以用一種別的形式能夠避免混亂局面的出現,能夠更好地處理。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
15日,隨著塔利班控制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喀布爾機場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大量阿富汗人湧入機場試圖逃離這個國家。在被問到有關一些阿富汗人甚至試圖扒住一架正在起飛的美軍運輸機的場景時,拜登表示,這時候他清楚地意識到,美軍必須迅速控制住機場內的局面,「而我們也做到了這一點」。
在採訪中,記者多次問到美軍是否會推遲原定8月31日從阿富汗完整撤軍的時間表。拜登回應說:「如果還有美國公民在那裡(阿富汗),那我們就會留在那裡,直到所有的(美國公民)被撤離。」他強調說,目標是在8月底完成撤軍。目前仍滯留在阿富汗的美國公民人數在1萬人到1.5萬人之間。
拜登還在採訪中承認,撤離曾幫助過美國或者美軍的阿富汗人對美國來說有一些「困難」。他說,塔利班雖然部分「合作」,允許美國公民和使館工作人員離境,但是對阿富汗人的態度卻不一樣。他說:「我們的義務是撤離所有我們能撤離的(阿富汗人)以及所有應該被撤離的(阿富汗人)。」拜登所指的是大約5萬到6.5萬曾為美軍服務的阿富汗人及其家屬。
(路透社等)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