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一周後 印度首個太陽探測器升空
2023年9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印度周六(9月2日)發射太陽探測器「太陽-L1號」(Aditya-L1),這是繼「月船三號」(Chandrayaan-3)成功登月後,印度再次取得的另一個太空里程碑。
當地時間上午11時50分,「太陽-L1號」從安得拉邦斯裡赫裡戈達島的達萬太空中心(SDSC)升空。附近觀景台上的群眾及太空中心辦公室內爆發熱烈歡呼。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表示,探測器已經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將為探測器長期提供電力,並且已經開始運作。
印度總理莫迪在社群網站上對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發出祝賀,並表示在近期成功完成登月任務後,印度的「太空之旅」仍在繼續。
莫迪在X上表示:「我們不懈的科學努力將持續,以便更好地瞭解宇宙,造福全人類。」
印度科技部國務部長辛格(Jitendra Singh)寫道:「祝賀印度,也祝賀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所有人都屏氣凝神觀看這一切,這對印度來說確實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時刻。」
隨著發射的成功,該任務的首席科學家蘇布拉馬尼亞姆(Shankar Subramaniam)宣佈:「現在ISRO已經確定它有能力在行星際介質的任何地方進行觀測任務。 」
太陽-L1號將攜帶科學儀器抵達拉格朗日L1點(Lagrange Point 1),以觀察太陽最外層,研究太陽行為。
阿耶波多觀測科學研究所(ARIES)所長巴納吉(Dipankar Banerjee)表示,「我們為印度感到驕傲…整個國家都為我們有機會向太陽旅行而興奮不已。」
在發射一個半小時後,太陽-L1號衛星成功與將其送入軌道的運載火箭PSLV-C57分離。
發射任務負責人表示:「PSLV-C57運載火箭將太陽-L1衛星送入所需的中間軌道,其任務已經完成。」
科學的「大爆炸」
Aditya-L1任務是以印地語「太陽」命名。該航天器將在四個多月內飛行約150萬公里,前往太空中所謂的拉格朗日點。由於重力聚焦的平衡作用,物體往往會留在這個空間中,這也有助於減少航天器的燃料消耗。
ARIES所長巴納吉表示:「印度有著從地面觀察太陽的悠久傳統......但是從地面觀察太陽有侷限性,因為你只能看到太陽的低層大氣,所以能上太空非常非常重要。」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下屬物理研究實驗室(PRL)主任巴拉德瓦吉(Anil Bharadwaj)說:「它是多波長、多儀器和多方位的,可以測量粒子、場和輻射。到目前為止,拉格朗日點還沒有這樣的衛星。這使太陽-L1絕對獨一無二。」
參與了開發「太陽-L1」部分開發的雷喬杜裡(Somak Raychaudhury)表示,「太陽-L1」有能力實現「科學上的大爆炸」。
印度上月剛打敗俄羅斯,成為第一個在月球南極登陸無人飛船的國家。
「太陽-L1」將研究日冕行為
雷喬杜裡告訴NDTV廣播公司,探測器將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日冕物質拋射,這是一種周期性現象,太陽大氣中會產生大量等離子體和磁能放電。其中一些爆發的威力足以到達地球並擾亂衛星。
雷喬杜裡表示,「太陽-L1」將有助於預測這種現象併發出警示,以便衛星關閉電源。
印度空間科學與技術研究所(IIST)地球與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尼達馬努裡(Rama Rao Nidamanuri)表示:「地球低軌因為私人企業的參與受到嚴重污染,因此瞭解如何保護現今太空環境中的衛星非常重要。」
ISRO指出,長期而言,這項任務有助於人們更瞭解太陽對於地球氣候模式的影響、太陽風的來源、從太陽流經太陽系的粒子流。
印度航天工作不斷崛起
從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先驅計劃開始,美國和歐洲航天局(ESA)已經向太陽系中心派出了大量探測器。
印度近年來將太空發射私有化,並尋求向外國投資開放該領域,目標是在未來十年內將其在全球發射市場的份額提高五倍。
該國一直在以較低的成本穩步追趕老牌航天國家的成就。專家認為,該國能通過複製和改造現有技術來降低成本,原因是該國高級工程師的薪水遠低於外國同行。
(路透社、法新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