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選舉結果意味著什麼
2003年11月10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沒有獲得希望的絕對多數。小泉原本希望,自民黨在國會選舉中大獲全勝,而自民黨內部他的追隨者也勝利進軍,由此賦予他這位首相以絕對權威,來貫徹迄今為止分階段進行的改革計劃。但是現在,雖然選民們以明顯多數再次使自民黨成為日本的頭號政黨,但反對黨民主黨的得票率明顯上升,這令自民黨的勝利失去了光彩。
該黨在議會中失去了10個席位,未能如願獲得絕對多數。小泉的武器不拘一格的作風對女性選民的吸引力沒能再次奏效。
雖然如此,這位兩年半前由自民黨基層推舉到黨首位置上的改革派政治家,由於競選連任,現在可以更投入地實施打破僵化體制的改革計劃了。此外他也別無選擇,因為日本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必須實現自身改革。假如小泉不能成功,那麼面對經濟起飛的中國,日本將失去越來越多的影響力。
日本在經過了十多年的停滯後,現在必須實現經濟和政治體制的深刻改革。政府早就認識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國家舉債額高達國民生產總值的160%,這一數字令人暈眩。銀行仍坐在泡沫經濟時代留下的堆積如山的不良貸款上,這令金融機構在促進未來投資方面困難重重。
此外,效益低下的壟斷企業的私有化進程也停滯不前。民眾有理由因為害怕而把錢存進銀行,對於公司改組而造成失業的懼怕如野草般瘋長,此外人們還擔心老來窮困。這一切都降低了公眾的購買力,其後果則是通貨緊縮。
在這方面小泉的改革必須迅速見到成效。因為同為保守派的反對黨如今勢力得到明顯加強,而它也決心著手探討這個問題。
但小泉純一郎面對的最大問題卻是來自本黨內部的反對聲音。自民黨內部所謂的「混凝土派」使得十個繁榮經濟的大型項目最終淪落成為從經濟學角度看毫無意義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專為利益集團說話、任人唯親以及腐敗已成為這個執政黨中善於開倒車的組成部分的標誌。這些政治家已毀掉了自民黨在公眾中的形象,而未來他們仍將千方百計地給小泉首相製造麻煩。
小泉的名言「如果想改革日本,必須首先改革自民黨」反過來說也同樣適用:假如小泉失敗,自民黨也將做為政治上開倒車的黨而失敗。畢竟,過去十年來日本首次出現政治上可以與自民黨抗衡的反對黨,即民主黨。該黨與小泉一樣,目標在於改革,而該黨成員則是令人充滿希望的後生力量,並且毫無腐敗氣息。
(漢斯.於爾根.邁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