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简
電視直播節目
最新影片
焦點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川普
廣告
明鏡周刊
《明鏡周刊》(德語:Der Spiegel),德國發行量最大的新聞雜誌。明鏡印刷版及明鏡線上(Spiegel Online)網路版是德國最有影響力的訊息媒體之一。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議員籲提供斯諾登庇護
德國政治家呼籲歐洲向揭露美國監聽歐盟的斯諾登提供安全庇護。
《明鏡》:美國家安全局在歐盟建築安裝竊聽器
東德進行藥物臨床試驗
前東德的50多家醫院曾受西方製藥企業委託,進行藥物臨床試驗
莫言:我是有罪責的
《蛙》的德文版出版前,莫言接受了德國《明鏡》周刊的專訪
德國記者在貴州的遭遇
德國《明鏡》周刊一名記者在貴州進行採訪調查期間,旅館房間被破門而入,電腦、手機等器材被破壞。記者無疆界組織呼籲中國當局盡快調查此事。
索德爾多次干涉二台報導
明鏡周刊事件改變了德國
1962年的明鏡周刊醜聞,是納粹政權垮台後發生的首樁國家官員打壓媒體事件。
德國內政部長反對播出詆毀伊斯蘭教短片
明鏡周刊:梅克爾極力避免希臘退出歐元區
《明鏡周刊》:卡達有意購買德國豹II坦克
明鏡周刊爆料稱以色列軍方在德國產潛艇上裝備核武器
.
中國的未來走向
中國的未來走向如何,人們的判斷大相徑庭,有懷疑派與樂觀派之分。《明鏡周刊》(9月24日)中的一篇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描繪了中國3種可能的發展前景。
廖亦武新書進入《明鏡周刊》暢銷榜
馬英九對大陸的民主化前景表示樂觀
台灣總統馬英九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專訪時對大陸人權狀況表示關切,他強調只有在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四個領域進行改革,中國才能勝任新的國際責任;他也對大陸的民主化前景表示樂觀。
明鏡周刊:梅克爾親自聲援艾未未
明鏡周刊:柏林議會大廈成襲擊目標
德國對華投資的幻想
德國《明鏡》周刊發表長文,認為中國和德國的經濟夥伴關係是單方面發展,德國大公司為了中國市場被迫向中國轉讓寶貴的技術,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抱怨中國政府不守規則。
chi3006 spionagefall china
德國《明鏡周刊》6月28日報導了联邦檢察署對中國高官刺探在德法輪功內幕一事展開調查。中國媒體稱這一報導純屬"誣陷"。中國駐德使館發表書面聲明,譴責德國媒體對中國的「惡意攻擊」。
1962年的明鏡周刊醜聞
1962年10月26日德國警察搜查了時政雜誌"明鏡周刊"的編輯部。發行人魯道夫‧奧格斯坦被逮捕。該事件造成的影響一直波及到政治高層。
中國必須加速創新和改革
為推動內需,中國開始實施"家電下鄉"。《明鏡周刊》駐華記者在安徽肥東親身體驗了向農民銷售家電的熱烈場面 :
Stacheldraht-Olympia als Titelgeschichte bei Spiegel
本周明鏡周刊的封面圖是用鐵絲網組成的奧運五環,寓意中國奧運前人權狀況惡劣。主題文章在介紹了異議人士胡佳一案後寫道:
中國留德聯合會抗告漢堡檢察署
就德國《明鏡》周刊「黃色間諜」報導事件,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於2月初向漢堡司法局和漢堡总檢察署提出職務監督抗告。這是聯合會對漢堡地区檢察署終止對《明鏡》周刊刑事調查決定做出的回應。
漢堡檢察署駁回中國人對《明鏡》周刊的檢控
漢堡檢察署宣佈終結對《明鏡》周刊誹謗罪的刑事調查。根据檢察署致中國留德學者學生聯合會的結案通知,檢察署在對《明鏡》的報導進行了調查之後,認定《明鏡》周刊題為「黃色間諜」的報導並沒有違反德國的刑法,案件調查終止。德國之聲特約記者發來如下報導。
中國的惱怒還會持續一些時間
去年9月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總理府以私人身份會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遭致中國的嚴重抗議。中方隨即取消了原定當月舉行的伊朗核問題六國外長會議。如今,這一會議終於恢復舉行。中國外長楊潔篪於今天前往柏林出席會議。中德關係似乎出現了轉機。但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教授對此持謹慎態度。
明鏡周刊年底換馬
德國最著名周刊「明鏡」2008年度過61歲,年底,該刊主編奧斯特任期屆滿。後繼者是否能在秉承該刊一貫風格的基礎上予以創新,以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目前仍是未知數
今天你搜索了沒有
上周有媒體報導稱,美國搜索引擎公司Google將推出一項名為「Knol」的知識庫計劃。Google公司雖然還沒有披露何時會發布這項產品,但是Knol已被看作是維基百科的競爭對手。本周德國明鏡出版社下屬明鏡線上公司宣佈,明年將與貝塔斯曼傳媒集團以及維基百科合作,推出「明鏡知識庫」,免費供人使用。從機器搜索引擎到人肉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市場越做越大,名目越來越多,其所帶來的廣告誘惑也就越來越刺激。
明鏡周刊封面展被上海取消
本來,德國明鏡周刊本周要在上海舉辦一個封面展。但被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臨時取消,理由說是德中關係緊張。明鏡因此而取消了它與歌德學院共同計劃的一系列中國活動。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明鏡出版社發言人。除上述問題外,還談到在德中國人抗議明鏡周刊封面故事「黃色間諜」一事。作者們認為「他們寫得是正確的」。說那些中國人是「親政府」的,也說是有依據的。
「明鏡先生」被掃地出門
德國著名老牌新聞雜誌「明鏡周刊」的高層人事佈局發生變化,使它本身成為近日媒體聚焦的中心。施蒂凡•奧斯特是「明鏡」創辦人奧古斯泰因於1994年親自指定的主編接任人。前不久,該出版社對外宣佈,奧斯特的合同於明年年底到期後將不再續約。
德國律師克拉夫特談明鏡周刊報導中國人竊取德國官方和企業情報
德國律師克拉夫特談明鏡周刊報導中國人竊取德國官方和企業情報
《明鏡》周刊「黃色間諜」事件的是是非非
8月26日出版的《明鏡》周刊刊載封面文章「黃色間諜」(Die gelben Spione),稱近些年中國加強了對德國科技和經濟領域的間諜行為,在德國公司實習的一些中國留學生也被懷疑成間諜。事隔將近3個月,這篇被中國輿論界定義為「反華報導」的文章引起的風波越來越大。在德華人學者學生聯合會等組織成立維權委員會,決定以「侮辱罪」、「誹謗罪」等罪名向德國漢堡地方法院起訴《明鏡》周刊。德國之聲中文網記者採訪了維權委員會發言人周堅。
中國高層關注德國明鏡周刊
德國漢堡的明鏡周刊近來備受中國高層的關注。就在德国总理梅克爾訪華的同一天,該刊以「黃色間諜」為題,披露中國軍方的駭客對德國政府電腦進行攻擊。德國政府承認從今年五月份以來,德國總理府和其他部委的電腦受到了攻击。梅克爾在中國訪問時也沒有直接提到該事件,僅僅要求中國加大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力度。
廣東農民工處境艱難
「明鏡周刊」指出,廣東省農民工的處境暴露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陰暗面。
中國股市的致命弱點
億萬中國股民發現了投機股票的經濟效益,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股市的內幕及風險。時代周報撰文在報導了中國今年來的股票熱之後,分析了中國股市的致命弱點:
「明鏡周刊」出版六十周年
德國最著名的時政新聞類雜誌「明鏡周刊」今天(2007年1月4日)慶祝它的六十大壽。步入花甲之年的「明鏡」雖然沒有了初生牛犢的銳氣,但是也沒有垂垂老矣的跡象。
孔氏血統重享榮光
四十年前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使孔子的學說經歷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劫難。四十年後的今天,儒學在中國不僅重新受到尊崇,不少人甚至想通過現代化的基因測試,證明自己是孔子的傳人。明镜周刊網路版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中國的這一奇特現象:
普拉澤克:昔日「大壩主管」 今朝社民黨黨魁
兩周前,德國社民黨主席明特菲林宣佈辭職後,社民黨急需尋找一位新的領導人。布蘭登堡州州長馬蒂亞斯•普拉澤克很快獲得提名並當選了新的社民黨議會黨團主席。他是繼基民盟的梅克爾女士之後,第二位來自德東的德國大黨主席。
拉姆斯菲爾德的北京之行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上周進行了其上任以來的首次北京之行。德國「明鏡周刊」認為,此次訪華並未能消除美中間有關中國軍備的爭議。「明鏡周刊」寫道:
明鏡周刊評繁榮「娼」盛的中國
繁榮「娼」盛的中國開始了新一波「掃黃」行動,但正如民間順口溜所說:「掃黃掃黃,越掃越黃」。明鏡周刊道出其中的原因:
中國經濟發展很快,對世界後果很嚴重
德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希恩在他最近出版的「中國的挑戰」一書中指出,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不但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但世界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明鏡周刊」摘要介紹了這本新書,尤其提到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在國內造成了嚴重環境污染,國際上將帶來大量消耗資源的負面效果。明鏡周刊的文章最後寫道:
金正日生日頌詞的背後
2月16日是金正日的63歲生日。北韓舉國讚美金正日是「世界最偉大的人物」、「上天派遣的光輝統帥」、「掌控新世紀的偉大領袖」。明鏡周刊在引用了北韓官方的這些贊頌之詞後寫道:
可能取消外籍球員限制-鄭智在等待
據明鏡周刊的報導,歐洲職業球隊現今面臨著嚴重轉變,對於非歐盟公民球員數量的限制可能被認為是一種歧視行為,因此將被取消。鄭智本人和經紀人表示要進一步等待結果。
北京應將抗議的擴大看作一種警訊
近來一連串在中國發生的暴動和警民衝突,令北京的領導層漸漸坐立不安。中國公安部長周永康要求各地干部妥善處理這些衝突。中國的經濟是起飛了,但是各地不滿的情緒卻一發不可收拾。
明鏡周刊對中國留學熱有看法
明镜周刊網路版分析了中國的留學熱。中國同齡青年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能上大學。不能在國內上大學的人,不惜傾家蕩產,前往國外大學讀書。
國際出版業第27屆会议重視網路
针對網路在世界上的廣泛應用和一些国家對網路越來越多的檢查和干預,「明鏡周刊」就柏林召開的國際出版業聯合會第27屆會議報導說:
明鏡周刊報導南海明朝沉船
明镜周刊網路版報導了南海海底考古的重大發現:考古學家在馬來西亞海岸外一艘沉船的殘骸中打撈出六千多件中國明朝成化年間和嘉靖年間的精美瓷器,這些瓷器距今已分別有五百多年和四百多年。明鏡周刊接著寫道:
馬德裡爆炸案嫌疑犯曾生活在德國
如果西班牙警方抓人的證據確凿,那麼馬德裡爆炸襲擊案的主要嫌疑犯曾在德國生活過至少兩年的時間。
中國加強控制電腦游戲的銷售
明鏡周刊報導說,最近中國政府下令禁止出售進口的電腦游戲「鐵心」。
明鏡周刊評天安門事件15周年
北京天安門事件發生15周年紀念日前一天,德國《明鏡》周刊網路版發表的一篇題為《北京對天安門屠殺三緘其口》的文章寫道:
哈根斯反駁明鏡周刊的指責
解剖學家馮-哈根斯駁斥了明鏡周刊關於他使用死囚遺體做標本的指責。
「人體世界」展可能使用中國處決囚犯屍體
德國「明鏡周刊」1月19日版的封面故事(Cover Story)以「死亡醫生: 馮-哈根斯的生意絕招」為題,披露「人體世界」展覽的創辦者哈根斯當年從中國獲取死亡囚犯的屍體作為展覽的標本並用這些屍體做了不少的交易。
上一頁
第2 頁,共3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