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不合算,並構成巨大安全風險」
2015年3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數年來,核電成本大幅上升。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與此同時,所有其它能源技術、尤其是再生能源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再生能源已成為競爭對手;不僅如此,在歐洲,電需求持續減少。對負債纍纍的核電站經營者來說,這是一個巨大問題。德國之聲新近就此採訪了1997年度替代性諾貝爾和平獎—正確生活方式獎得主、國際核問題專家施奈德(Mycle Schneider)。
德國之聲:核電變得不合算了。可是,英國等現在依然計劃新建核電站,這是什麼緣故?
施奈德:歷屆英國政府都簡單地把寶押在核電這匹馬上,多年來從未有過理智的能源政策。核電越來越昂貴,倫敦政府卻沒有設計過明智的替代辦法。所計劃的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核電站到底是否會動工尚在未定之數。而如果該核電站真的上馬,那麼,現在就可以確信,後代人將永遠不會原諒現政府。
金融業態度如何?
今天,沒有一家大商業銀行願意為核電站融資。在中國有個別項目,那只是少數例外。今天,所有評級公司對新核電站的投資都做負面評定;相反,退核行為則受到積極評估,例如,西門子。
說到英國,人們不妨試目以待,看看到底會有誰願意投資。欣克利角核電站項目資金的10%要由法國國有康采恩阿海琺(AREVA)承擔。然而,阿海琺自己也沒錢。2014年,阿海琺經營總額為80億歐元,虧空卻近50億。它怎麼還能為欣克利角項目拿出錢來?一切都還在未定之數。
您有何種預測?
我相信,欣克利角核電站永遠都不會並網發電。只是,英法兩國政府已經走得很遠,建設工作甚至還會啟動。不過,我難以想像,在10年、12年或15年裡會有哪一座核電站竣工。
指歐洲?
不限於歐洲。必須明白指出,根據現有市場經濟條件,全球都不再能建造新的核電站。
在俄羅斯、法國、美國、中國以及日本,都有核電產業,關於全球範圍新核電站計劃的報導所在多有。事實如何?
新建項目少而又少,能夠以此為生的核電企業廖廖無幾。2014年年底,評級公司標準普爾將自詡為全球最大核電康采恩的阿海琺下調為「Junk(垃圾級)」;數天前,穆迪評級公司將俄羅斯核能康采恩Atomenergoprom下調為「Junk」。也就是說,金融界對不論哪個國家的核能企業都做出極糟糕的評估。核能企業沒有光明前景。
核能產業失敗了?
全球擴大核能的前景黯淡。無疑,核能不再有任何前途。但是,核能產業有著令人置信的強大利益集團。它投入巨資用於廣告和宣傳。現代宣傳能夠起作用。
怎麼起作用?
這是一種極其複雜的宣傳—涉及巨資。腐敗在這裡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有些人便指出,在中國,繼續建造核電站的唯一原因就是貪腐。一名東歐腐敗問題專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事關核電,腐敗風險尤甚。
全球範圍,核電站平均壽命為29年。因此,有越來越多的老核電站要關閉、拆除。經營者們在這方面有足夠資金嗎?
這一因素迄今完全被低估。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眾多核電站現在就應關閉。但是,許多經營者望而卻步,原因在於,拆卸基金要比原計劃早得多地建立起來,盈虧表必須清晰列出,一些經營企業完全有可能因此破產。
法國是全球核能先驅。您生活在該國。核能導致了何種結果?
政府、核能產業和民眾都面臨危機時代。這毫無疑問。法國把賭注只押在一張牌上,失敗了。現在,核電昂貴了,電能收入不再能抵消經營成本。
它有多危險?
它是一枚對安全有著巨大風險的金融定時炸彈。這讓我真正憂慮。國有核能康采恩阿海琺建造、經營核電,並負責從核輻射角度看世上環境污染最嚴重的核設施—拉哈格(La Hague)核廢料處理設施。該設施將裁員500人。一旦財政崩潰,為繼續求生存,阿海琺將使出渾身解數,到處節省開支。對必須擁有的最高安全要求而言,這不是好兆頭。
因為核經濟生存越來越艱難,危險也隨之增加?
情況正是這樣。我因此非常焦慮。過去數月裡,在比利時,反應堆壓力容器上發現了數千條裂紋。3年前,我們經歷了韓國所發生的為成千上萬核設施構件開具通過品質檢測證書的醜聞,不少核電站因此必須停產。10年前,在日本也發生過一次巨大的造假醜聞,東京電力公司所經營的全部17個核電站都不得不停工。
現在,出現了全新的問題。在法國,在5個不同的核電站上空出現了不下40次的無人機飛行。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是誰干的?直到今天也無人知道。政府稱,沒有危險,根本沒把它當作一件事情。
您也瞭解全球能源經濟,在這個領域出現了許多變化。未來數十年,我們會有何種經歷?
我們正處在一個革命中。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拉扎德(Lazard)銀行和瑞士最大銀行—瑞聯等一些大銀行新近的分析報告很有意思。根據瑞聯的一項計算,到2020年,對許多人而言,屋頂上的光伏裝置和太陽能飛機將變得合算。這樣的發展將完全改變能源體系。
德意志銀行預計,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家庭自己生產的光伏電已經比來自電網的電更合算。就是說,能源市場的未來規則將完全不同於今天。
對核能經濟來說,它意味著什麼?
大難當頭。
(能源與核問題專家施奈德關注全球核能產業的發展已超過30年,是每年一期的「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世界核產業狀況報告》」的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