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中國需要德國
2013年3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直至兩年前被中國摘下桂冠,以貿易立國的德國曾是全球出口冠軍,而德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德國有關研究機構撰寫的一項報告則指出,中國對德國商品已有某種依賴性,德國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可被低估。3月19日一期的《商報》介紹了這一研究報告:
「表面看,不斷增加的貿易關係限制了外交活動空間。畢竟,中國可以為實現政治目標而阻止通商。然而,根據研究機構『預測』和貝塔斯曼基金會共同撰寫的一項研究報告,一旦中方這麼做,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絕不會少於對德國經濟的影響。換言之,萬一出現這種情況,德國並不會處於坐以待斃的境地。……專家們通過縝密的分析,調查了各行業對同中國合作的依賴程度。為此,專家們評估了中國在各行業總進口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從其它國家進口來替代(從中國)的進口。這兩種渠道相互影響:今天,中國在德國紡織品進口貿易中的比重是30%,高於20年前;但與此同時,出現了孟加拉國、印度或印度尼西亞等更多的擁有強大紡織業的國家。其它行業的情況也頗為類似。分析顯示,德國經濟的依賴性在增加,而且還將繼續增加。……然而,德國有著一個決定性的優勢,那就是,在中國主要從德國進口高度複雜的工業機械的同時,在反向貿易通道上,中國主要還是在出口消費品。專家們指出,雖然這些商品對德國市場來說是重要的,但一般都可以暫時放棄,並且,也可以從其它地方獲得。……
「研究報告表明,如果(德中)兩國間的貿易增長停滯,對中國的影響會更大些。因為,中國恰恰是在那些構成工業脊樑的行業依賴進口。這些行業中就包括機械、軌道車輛,或控制技術。德國出口業正好在這些領域扮演著關鍵角色。……
「基金會警告說,儘管如此,德國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基金會專家豪席爾德(Helmut Hauschild)便表示,德國企業只有保持其技術領先地位,才有可能再度獲得在中國這個巨大市場上所取得的現有成果。為此,亟需加大在科研開發領域的投入。」
證監會主席為何易人
《新蘇黎世報》注意到,在中國完成最高領導層代際更迭的進程中,在職僅1年半的郭樹清不再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該報發表一篇文章指出,郭樹清在其短暫的任期內以強力改革令人矚目,但也因此遇到巨大阻力。文章在分析證監會主席易人的可能原因時這樣寫道:
「改革心切的他可能觸動了國有康采恩—包括國有大銀行的利益。這些企業對共產黨決定的影響力相當大,原因是,這些企業本身就是由黨的官僚們領導的。去年開始實施的對上市行為更為嚴格的規定尤其引起憤怒。制定和實施相關規定旨在提高上市行為的品質。……
「郭是否因對其改革的抵抗力量過大,或因其不依不饒的態度而栽了觔斗;或者,他平級調任山東省委副書記是否是為以後擔任更重要職務作準備,目前尚不得而知。黨讓有前途的官員們在不同崗位上增加歷練,亦完全是一種慣常的做法。」
摘編:凝煉
責編:葉宣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