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成為中國內貿跨境中轉港 如何解讀?
2023年5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海關總署官網在5月4日發布公告,表示「為落實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促進利用境外港口開展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合作,海關總署決定進一步拓展吉林省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範圍」,「同意在原有吉林省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範圍的基礎上,增加俄羅斯海參崴港为内贸貨物跨境運輸中轉口岸,增加浙江省舟山甬舟貨櫃码頭和嘉興乍浦港2個港口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入境口岸」,該公告自2023年6月1日起實施。
公開資料顯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是指國內貿易貨物由中國境內口岸啟運,通過境外運至中國境內另一口岸的業務。
海關總署公告中「俄羅斯海參崴港成为内贸跨境運輸中轉口岸」的內容受到了輿論關注,有公眾號發文問道「俄羅斯海參崴港成中國東北『出海口』?「
曾經的中國國土
俄羅斯海參崴,原名海参崴,在清朝以及此前的元、明等時期均為中國領土。在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中,清朝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裡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將其命名為海參崴,俄语意为「征服東方」。
如今,海參崴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是俄羅斯遠東地區近海運輸中心。它也是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同時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總部所在地。
讓吉林陸運距出海口大大縮短
中國媒體「財新」5月13日發文說,「吉林和黑龍江兩省沒有出海口,長期從遼寧大連港中轉海運貨物,借俄羅斯遠東港口獲得出海口後,陸路運距將大幅縮短」,「吉林、黑龍江到遼寧港口陸運普遍超過1000公里,而綏芬河、琿春到俄羅斯海參崴僅約200公里,陸路運輸成本可大為降低」。
「財新」報導指出,2022年以來,中俄貿易量大增,中國東南沿海港口至海參崴港貨櫃船舶運力增加,船舶回程帶貨能力增強。「在此時機下,2022年9月,吉林琿春市航務局申請增加海參崴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中轉口岸,增加浙江兩港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入境口岸。」
報導援引一位上海資深貨代人士說,吉林、黑龍江的貨物借助境外港口南運,「不但減少了成本,也有利於中國加強與近鄰之間產業鏈、供應鏈聯繫的緊密度」,不過「短期內的矛盾是中國向俄羅斯運輸貨物的各大口岸因貨量急升長期擁堵,儘管距離近,把貨物運輸到海參崴也並不容易」。
「海關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5月15日,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負責人就東北地區通過周邊國家港口開展國際貿易中轉業務答記者問,表示「這是一項相關國家間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
「中俄經貿合作新突破」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也在5月16日關注了這一話題,並引用中方專家的話,表示「這是中俄經貿合作在俄烏衝突下實現的又一個新突破,也是中俄地方合作的新突破」。報導還指出,今年1月至4月,中俄貿易額增長41%以上,超過730億美元。中國向俄羅斯供應電子產品、設備、家用電器、汽車等消費品;俄羅斯向中國大量出售石油、天然氣、煤炭、食品、金屬、木材和化工產品。
一些網友也將之稱為「重大利好」,並幻想中國能夠「要回海參崴」。一位知乎網友寫道:「最近有一個重大利好消息,……俄羅斯同意將海參崴(海参崴)提供給中國中轉,這意味著時隔163年之後,中國人重新擁有了這個重要出海口。」這位網友說,東北近些年經濟並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東北沒有一個真正的出海口」,「如果我們收回了海參崴,那麼就會打破東北現在憋屈且尷尬的局面」。
德媒:俄羅斯歷來在遠東警惕中國
德國媒體《法蘭克福匯報》在其5月15日的相關報導中指出,在俄羅斯,人們傳統上警惕中國在遠東的勢力擴張。報導表示,俄羅斯外交部已經確認了中方公告,「但目前只是由其在海參崴的代表确认,而後者只是在其Telegram頻道上引用了相應的中方訊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海關負責人5月15日表示,他們將應對可能增加的貨物運輸」。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指出,俄羅斯歷來對中國在遠東的勢力擴張感到不安,不過近年來、至少在2014年後就沒有再公開表達過這一點。在發動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後,莫斯科對北京的依賴性再次增加。
這篇報導還提到了今年年初中國官方的新地圖規範:中國自然資源部2月下令,在中文地圖中,8個俄羅斯地名應當加括標明歷史上的中文名稱,「海參崴”要括注“海參崴」。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