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危機:大眾在華銷量為何大幅下滑?
2024年10月2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北京一家小車行面前的停車場上,車迷王學斌(音譯)興奮地、一遍又一遍地打開他那輛老舊的大眾汽車車門,然後再關上。
「聽聽這聲音——我真的很喜歡這個聲音,到現在聽起來還是像槍聲一樣清脆。大眾幾十年前就做到了。」 這是一輛老款大眾桑塔納車,相當於德國的帕薩特車型。王學斌為這輛愛車投入了大量心血和金錢 – 這輛桑塔納保養得很好,看起來就好像1984年那會兒剛出廠似的。
愛上「桑塔納」
王學斌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見到桑塔納時的情景。 「我問司機,這什麼車?司機自豪地說:『這是桑塔納!』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但名字很特別,一下就記住了。我在小城市長大,當時那輛桑塔納對我們來說就像勞斯萊斯一樣。車主從不讓愛車落灰,總是不停地擦拭它。」
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眾作為第一個進入中國的西方汽車品牌,成了中國汽車市場的領軍者。那時,大街小巷上穿梭的還主要是自行車。但大眾汽車高層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汽車將慢慢普及。
1984年,大眾在上海成立了第一間合資企業,開始在簡陋的車間內組裝桑塔納。後來電視裡便有了這樣的報導: 「在過去兩年裡,共有2萬輛汽車出廠,現在每天能生產45輛。剛開始,政府官員還嫌棄這款車型不夠大,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如今,即使在中國最偏遠的省份,再糟糕的路況,大眾汽車穩定的行駛表現也令人交口稱讚。」
很快,中國人愛上了桑塔納。本世紀初,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橋樑和高速公路開始在城市間林立,大眾成為了中國銷量最多的汽車品牌。來自中國的豐厚利潤也幫助大眾渡過了多次危機。
輝煌不再
然而,昔日的輝煌可能即將到頭。大眾汽車的市場份額在大幅減小。去年,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取代大眾,登頂中國銷量第一。原因之一是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的迅速普及。電動車和混動車還享有報廢補貼、稅收優惠,以及廉價的電力。在大城市,電動車車主不受針對燃油車的限制措施的影響。
而在電動汽車領域,大眾因未能及時抓住這一領域的趨勢而幾乎不具備競爭力。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國已經發展出本土的大型電動汽車產業,本土品牌不僅比大眾更現代化,而且價格更低。
在天津舉行的汽車展上就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比如,手機和家電製造商小米現在也開始進軍汽車領域。許多客人圍在一輛外觀類似保時捷的車前,汽車網紅南小青(音)正在為她的粉絲拍攝影片 – 她仔細查看汽車,手指在車內的大型互動屏幕上輕輕滑動。 「我想說的是,這些電腦功能真的很好用!」
在中國,電動車可以與手機連接已經司空見慣,娛樂系統、按摩座椅以及語音控制系統也幾乎成了標配。南小青來到大眾展位,坐進了一輛同等大小的車內,卻對其功能並不滿意。 「目前在中國,我們會覺得擁有更大的屏幕非常重要,感覺會更加舒適。在這些方面進行比較的話,我會更傾向選擇小米。」
價格大戰
眾多新汽車製造商的湧現也令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汽車價格越來越低 – 大眾也不得不加入到價格戰的行列中來。比如,一輛在中國生產的大眾ID.3在展會上售價大約為1.5萬歐元,相當於在德國售價的一半。對許多製造商而來說,幾乎沒有利潤可言。
大部分都是在為生存而戰,汽車經銷商李博軍(音)解釋道: 「現在靠賣車賺不了什麼錢。汽車經銷商幾乎沒有利潤,只能勉強維持生存。但是沒辦法,競爭太激烈了。」
分析人士預測,目前中國市場上大約一百個、主要是來自本土的品牌中,競爭到最後只會剩下少數幾家。大眾正在嘗試通過推出專為中國消費者開發的新車型來應對這一挑戰。為此,大眾再度與中國製造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希望借助其中國合作夥伴的技術優勢降低生產成本,並將設計調整以適應中國市場。預計這些車輛將在兩年內投產。市場觀察者認為,這將是大眾在中國市場為避免進一步下滑的最後機會。
但大眾老粉王學斌認為,大眾仍有未來: 「我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我是老款大眾車的忠實粉絲。如果我給大眾提建議的話,我會說:你們不必徹底推倒重來。在保持原有品質和設計的基礎上,將未來發展趨勢考慮進去,生產智慧型化的、聯網的汽車。」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