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感染者"和第二波疫情風險
2020年4月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對於每一個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來說,都意味著有許多無症狀的人沒有被確診。據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公佈的最新消息,4月5日中國新增無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78例,比之前的47例(4月4日)和64例(4月3日)有所增加。
路透社就此報導稱,在推出一系列嚴厲措施嚴加防範病毒傳播之後,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已經成為中國領導人幾周來擔憂的問題。
誰是"無症狀感染者"
按照中國官方的定義,新冠無症狀感染者指無相關臨床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征,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
定義把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征,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另一種則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采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征,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然而路透社報導援引湖北省衞生部門的消息指出,湖北省作為此次新冠病毒的爆發地,有大約一半無症狀感染者都來自這裡。目前,中國大陸總共有700多名無症狀感染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而在3月31日,也就是中國開始把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囊括至官方的疫情統計報告中的時候,中國官方宣佈的全國接受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為1541例,是目前的兩倍之多。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無症狀感染現象在傳染病裡比較常見,對此既要重視,又不能過度解讀。一個社會中全是無症狀感染者在人群中潛伏是不現實的。現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基本上都沒有有症狀的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相應地就會很少或是沒有。
解封後的擔憂
2月初,中國國家衛健委在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首次將無症狀感染者納入傳染源范疇。3月底,湖北省和武漢市相繼宣佈解封,目前處於"只進不出"的狀態。而據包括"中國日報"在內的中國官媒報導,從4月8日開始,在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可離開武漢及湖北。健康碼"綠碼"表示未曾接觸過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病例。
彭博社報導稱,測試結果發現中國有越來越多的無症狀感染者。在過去一個月的時間裡。中國所有確診新冠感染病例中,有三分之二是無症狀感染者。這為發現感染,控制病毒傳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近修訂了管理大流行病的公共衞生建議。認為即使看上去健康的人也可能傳播新冠病毒。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被感染的人可能會在症狀出現前48小時開始傳播病毒。
更凶險的第二波?
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等新出現的風險會讓中國、乃至全世界經歷又一波疫情嗎?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金冬雁今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從歷史上看,有些疾病的全球大流行是存在第二波的,而且有些疫情的第二波更為凶險。
金冬雁以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為例,指出當時第一波疫情的致死性其實並不強。但是半年後疫情捲土重來,死亡率大大提高,但其後致病性又逐漸減弱。據推測,流感病毒所發生的"抗原漂變"是導致致病性出現變化的重要原因。
風險有限
在沒有直接談及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的情況下,金冬雁認為人群的行為也會影響疫情的未來走向。他表示,鑑於中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非常嚴格的措施,因此也有可能是通過付出巨大的代價,換取第二波疫情不再發生。
中國國家衛健委明確表示,無症狀感染者存在傳播風險。因為沒有任何明顯的症狀與體征,無症狀感染者在人群中難以被發現,其導致的傳播也難以預防;而症狀的主觀性導致症狀輕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認為自己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動去醫療機構就診,在日常的診療工作中難以被發現;此外,由於存在檢測窗口期,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方法難以發現全部無症狀感染者。
但根據鐘南山所代表的中國官方口徑,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引起大爆發。鐘南山4月初在接受深圳衛視採訪時表示:中國有很強有力的監測系統,在發現無症狀感染者時會立即隔離。同時對與他接觸的人也立即進行隔離觀察。在這樣第一時間切斷傳播鏈的情況下,不會引起疫情爆發。他認為:"無症狀感染者是值得警惕的。但是從整個形勢來看,不會像第一波那樣,再引起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